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89篇
航空   533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基于集总参数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目前常用的基于微分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集总参数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将基于控制体法的0D积分形式的守恒方程(流量连续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和化学动力学模型相结合,辅以临界流量法,应用于隔离段和燃烧室的1D流场计算,实现了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各种模态的隔离段和燃烧室的流量平衡计算,可以捕捉到热力学喉道,确定了隔离段流动状态和燃烧室的工作模态,进而实现超燃冲压发动机全飞行包线内和全工况下的特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基于集总参数方程的计算模型不但能够克服基于微分方程的计算模型的缺点,而且还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等优点,为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和方案设计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82.
国外调温热沉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温热沉是开展相关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的必备技术手段。文章探讨了调温热沉在空间环境试验中应用的优点、前景及必要性;通过对国外调温热沉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调温热沉的一些主要设备及技术要求,包括高低温泵与风机、液氮换热器和液氮喷射器、电加热器等,还介绍了各种制冷技术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导热液性能要求。最后对我国开展调温热沉研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83.
稀薄气体效应对尖前缘气动热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  张亮  程晓丽  沈清 《宇航学报》2012,33(2):153-159
针对未来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尖化前缘、大升力面的构型特征,分别采用NS方法和DSMC方法,对高超飞行器局部部件的模化外形进行了努森数从0.01~0.5变化时气动特性的计算分析,对比了连续流方法与稀薄流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性,给出了稀薄效应对局部气动热特性影响的定量分析,旨在研究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对气动热特性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努森数从0.04~0.5变化时,连续流方法和稀薄流方法所预测的峰值热流差距可达25%~40%,稀薄效应对热流的影响已达到不可忽视的地步。相对于热流而言,物面压力分布对稀薄效应的敏感性较弱,局部热流对这种局部稀薄效应非常敏感。NS方法所预测的结果普遍大于DSMC方法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584.
分析研究了聚丙烯腈基1K碳纤维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密度及力学性能变化。通过研究发现,聚丙烯腈基1K碳纤维随温度上升,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拉伸模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总结了经过高温处理后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初步分析了拉伸强度-温度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5.
通过环氧树脂改性硅树脂制得密封、隔热涂层材料基体,改性树脂兼有环氧树脂和硅树脂的优点,不仅有很好的耐高低温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弹性,添加特定的填料可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壳体的密封、隔热涂层材料。本文研制的涂层材料具有很强的气体密封能力和较宽的温度适用范围。而且具有优良的耐水和耐盐水性能。  相似文献   
586.
梯形和矩形通道内短扰流柱排流动与换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刘松龄  刘高文 《推进技术》2004,25(2):107-110
为了得到逐渐收缩的梯形通道内扰流柱排的流动换热的规律,对梯形通道内扰流柱排的端壁换热和压力损失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矩形通道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1)梯形通道与矩形通道的端壁总平均换热系数相差不大,但是梯形通道内每排扰流柱的Nu数相差较大。(2)相同来流Re数条件下,梯形通道的压力损失系数远大于矩形通道。所以,在实际计算逐渐收缩的梯形通道内扰流柱排的平均换热时,可近似采用矩形通道内扰流柱的实验关联式,并且将每排扰流柱分别计算。在计算压力损失时,不能将梯形通道近似成矩形通道。  相似文献   
587.
高鸣  蔡体敏 《推进技术》1999,20(5):99-103
通过对固体推进剂药柱进行初始气孔率热老化试验研究,探讨了用累积损伤方法来预测药柱贮存寿命, 提出了一种准确、经济、方便地提前预测药柱贮存寿命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588.
Huebner  W.F.  Benkhoff  J.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9,90(1-2):117-130
A major goal of comet research is to determine conditions in the outer solar nebula based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comet nuclei. The old view was to use coma abundances directly for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nucleus. However, since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a changes with heliocentric distance, r, the new view is that the nucleus composition msut be determined from analysis of coma mixing ratios as a function of r. Taking advantage of new observing technology and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 very active Comet Hale-Bopp (C/1995 O1) allows us to determine the coma mixing ratios over a large range of heliocentric distances. In our analysis we assume three sources for the coma gas: (1) the surface of the nucleus (releasing water vapor), (2) the interior of the porous nucleus (releasing many species more volatile than water), and (3) the distributed source (releasing gases from ices and hydrocarbon polycondensates trapped and contained in coma dust). Molecules diffusing inside the nucleus are sublimated by heat transported into the interior. The mixing ratios in the coma are modeled assuming variou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spinning nucleus as it moves in its orbit from large heliocentric distance through perihelion. We have combined several sets of observational data of Comet Hale-Bopp for H2O (from OH) and CO, covering the spectrum range from radio to UV. Many inconsistencies in the data were uncovered and reported to the observers for a reanalysis. Since post-perihelion data are still sparse, we have combined pre- and post-perihelion data. The resulting mixing ratio of CO relative to H2O as a function of r is presented with a preliminary analysis that still needs to be expanded further. Our fit to the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total CO release rate (from the nucleus and distributed sources) relative to that of H2O is 30% near perihel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589.
林宇震  袁怡祥  刘高恩  谢川华 《推进技术》2002,23(4):273-275,331
对单个主燃孔射流下游的缝槽气膜绝热温比进行的实验研究中,采用了CO2传热传质类比方法测量气膜的绝热温比,考虑了三种气膜吹风比和两种主燃孔射流动量比,研究结果表明:主燃孔射的引入破坏了气膜的完整性,相对于正常气膜的绝热温比值,主燃孔射流正下游区域的气膜绝热温比大幅度下降,在横向偏离主燃孔射流较远的下游区域,气膜绝热温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气膜吹风比对气膜绝热温比的下降有较大影响,而主燃孔射流对气膜绝热温比下降影响小。  相似文献   
590.
喷射角对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高文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2,23(6):496-499,512
在大尺寸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前缘上游有单排气膜孔的涡轮导向叶栅端壁气膜冷却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在喷射角为25°,35°和45°以及吹风比为1,2,3下测量了端壁面上的局部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并由此计算出了叶栅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端壁热负荷。着重研究了喷射角对端壁气膜冷却的影响。数据表明减小喷射角度虽然能够显著的提高冷却效率,但同时也明显的增大了换热系数,最终的冷却效果取决于端壁热负荷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