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航空   4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针对河南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构建郑汴大都市圈;充分发挥交通网络优势,推进城镇轴带扩展;着力培育城镇新“网结”,不断完善城镇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等优化河南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城镇地域空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2.
第三产业总体与内部结构演进趋势及对河南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河南第三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并且总体发展趋势与国际国内的情况基本一致,但产业层次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部门比重大,新兴部门比重小,发展面临深层约束。国际国内第三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及内部结构演进方向对河南的启示是:政策和制度创新,第一、二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推进,融资多元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可以为河南第三产业高质量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33.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基于遴选出的十个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中性特征,经济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育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在河南省也未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4.
根据投入产出和RAS法对河南和全国高技术产业的贡献进行了测算和比较,认为:(1)河南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对传统工业具有较强的渗透和改造作用。河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但对农业的提升作用目前还很弱。(2)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力最突出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感应度却较小。高技术产业自我服务性质突出,产业辐射力还较弱。(3)河南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的单位拉动能力很强,但总体拉动能力目前还较弱。由此得到以下启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找到突破口,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在农业上。应确立农业在河南省的战略地位,并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线,推动农业高技术化.  相似文献   
35.
利用河南省1978~2003年(以1978年价为不变价)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力资本各变量的数据,对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此期间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计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在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大于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人力资本的间接贡献仍然较低。因此,在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科研创新、技术改进的引导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36.
广东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使广东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执政强省才有稳固根基,解决社会矛盾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未来广东省经济在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上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战略重点应放在"三民"上:一是富民;二是惠民;三是安民,这样才能实现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制广东、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7.
在分析信息产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以及河南信息产业发展所存在的特殊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河南省信息产业的思路 ,即 :对信息产业具体领域的选择应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 ,分清主次并注意发展的时序 ;以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线 ,带动河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8.
文章选取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及经济发展的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部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并进一步分析导致河南省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源,分别从扶贫开发、人口数量控制及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民营经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为河南省贫困地区尽快脱贫提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中国中部地区大多为农业省份,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省际差异如何,值得深入研究.基于中部地区各省份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指标与C-D生产函数相结合,运用Stata软件就中部省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部各省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发展的产出效率不尽相同,山西、江西两省农村健康人力资本开发效率高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安徽、河南的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开发收益较高;湖南、湖北在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开发上的产出效率均处于中间状态.因此中部省份的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策略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40.
广东省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且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加快的趋势,其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征是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相对其他省份较慢、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老年人高龄化,等等。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出生率下降、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等,在这些因素中,人口迁移对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