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航空   942篇
航天技术   93篇
综合类   199篇
航天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飞机在地面停机时会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对飞机停机情况的气动力研究是评估停机安全的关键。为了分析典型布局民用飞机的地面侧风气动力差异,确定典型系留载荷,针对两种典型布局民用飞机,在风洞中采用缩比模型和固定地板模拟飞机停机,测量飞机在0°~180°地面侧风情况下的气动力,进一步通过部件组拆测量方法分析尾翼部件气动力耦合效应;确认垂尾平尾布局耦合效应是在侧风情况下低平尾布局飞机抬头力矩较大、以及高平尾布局飞机抬头力矩较小的原因,采用工程估算方法得到后倾翻情况的前起落架系留载荷。结果表明:俯仰气动力差异导致低平尾布局飞机的前起落架系留载荷明显增加,而对高平尾布局飞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2.
大气辐射传输对红外探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外探潜的特点,在建立了红外探潜系统作用距离方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气辐射传输软件仿真分析了水蒸汽、二氧化碳、海洋气溶胶等因素对红外探潜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红外探潜效能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在边界层壁面上,设计局部抽吸结构,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稳定的三维基本流.在此基础上,研究稳定及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时、空演化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局部抽吸的形式、强度大小及分布结构对二维T-S波的非线性演化影响及其对增长率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局部抽吸结构诱导产生的三维基本流是扰动波得以快速增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这是由于平均流剖面的改变及展向速度的出现,增强了流体运动中的不稳定性、扩大了中性曲线的不稳定区域范围.在最不稳定的二维扰动T-S波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中,由于非线性作用的不断增强,逐渐激发产生出三维扰动波及高次谐波,其三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与二维扰动波的流向波数和频率相同;同时展向速度的大小对二维扰动波的增长、流动的失稳、流向涡的形成等方面都起着激励的作用.随着时、空的不断发展和非线性作用的迅速加强,正、负相间的流向涡逐渐形成,强度逐渐增大,流向涡的影响区域也在不断扩大,涡的形状逐渐拉伸变长,并出现强的剪切层,流动开始失稳等其它机制;这些结论与文献[4、5]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4.
振动试验夹具边界效应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振动试验夹具的边界效应是影响振动试验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忽略试验件与试验夹具之间的动力学作用,应用振动台的基础激励来模拟实际的振动环境,其结果的有效性依赖于工作状态的振动边界和试验状态的振动边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无限大阻抗输入模型假设。文章提出了一种分析夹具边界效应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来源于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子结构方法,将包含夹具在内的试验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表述为子结构动力学特征参数描述的标准特征值问题,通过特征频率与振型的比较,评价夹具的边界效应。数值模拟展示了分析过程,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magnetospheric Low-Latitude Boundary Layer (LLBL) based on recent results from multi-satellite missions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This boundary layer, adjacent to the magnetopause on the magnetospheric side, usually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plasma of magnetospheric and magnetosheath origi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er of mass and energy from the solar wind into the magnetosphere and subsequent magnetospheric dynamics. During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nditions, this boundary layer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reconne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IMF and magne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lines at the dayside magnetopause, and the structure and plasma properties inside the LLBL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time history since the reconnection process. During northward IMF conditions, the LLBL is usually thicker, and has more complex structure and topology. Recent observations confirm that the LLBL observed at the dayside can be formed by single lobe reconnection, dual lobe reconnection, or by sequential dual lobe reconnection, as well as partially by localized cross-field diffusion. The LLBL magnetic topology and plasma signatures inside the different sub-layers formed by these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The role of the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LBL at the flank magnetopause is also discussed. Overall, we conclude that the LLBL observed at the flanks can be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rocesses, (dual) lobe reconnection and plasma mixing due to non-linear Kelvin-Helmholtz waves.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开展了星际多目标飞越的任务规划,采用小推力混合优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基于借力飞行及电推进技术的行星际转移轨道联合优化设计,对比研究了面向日球层鼻尖和尾部探测的星际多目标探测飞行方案。研究表明,探测器在2024-2025年发射,可飞抵日球层鼻尖区域,在2027-2030年发射可飞抵日球层尾部区域,并可在2049年1月1日前飞离日心100 AU,实现太阳系边际空间的科学探测。其中日球层鼻尖探测任务探测器飞抵100 AU的位置位于鼻尖中心区域,可与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形成有效互补。文章所用任务规划方法,可为太阳系边际探测的自主任务规划技术提供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未来中国首次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控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是近空间飞行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概述了近年来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使用Hyper-X模型进行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主动和被动控制研究的情况.NASA兰利研究中心在20in马赫数6和31in马赫数10风洞使用Hyper-X模型进行了高超声速边界层控制主动和被动方法研究,评估了强迫转捩几种概念的有效性,包括使用被动离散粗糙元和主动质量增加(吹气).被动粗糙度研究产生的后掠斜坡构型已经成功用于马赫数7飞行试验.介绍了研究采用的各种边界层主、被动控制构型及试验模型热传导分布、激波系分布和表面流谱测量方法;对部分边界层主、被动控制典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8.
Bent inlet pipes are often used in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due to limited installation space,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n compressor st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safety and durability. This paper firstly investigates flow instability behaviors in two compressors, one with a straight inlet pipe and the other with an S-shaped bent pipe. In detail, it analyzes the resulting flow fields, instability evolution paths and surge bounda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haped pipe obviously affec...  相似文献   
999.
In recent years, the Active Flutter Suppression(AFS) employing Linear ParameterVarying(LPV) framework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research field. Nevertheless, the flutter suppression technique is facing two severe challenges. On the one hand, due to the fatal risk of flight test near critical airspeed, it is hard to obtain the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eroelastic system from the testing data. On the other hand, saturation of the actuator may degrade the closed-loop performance, which...  相似文献   
1000.
李旭  周洲  薛臣 《航空学报》2020,41(9):123712-123712
对Goldstein提出的反馈力浸入边界法进行了新的思考,改进了其对力源项的计算,拓展了该浸入边界法的使用范围。传统的反馈力浸入边界法在进行力源项的计算时,含有对速度误差的时间积分项,只能用于含时间项的Navier-Stokes (N-S)方程的求解,且在显式时间推进时有严格的时间步长限制。本文改进的方法则直接通过迭代过程中的速度误差求和来计算力源项,避免了时间相关的参数,使其不仅能适合非定常隐式时间推进,还能与不含时间项的定常N-S方程求解方法结合。为了验证改进方法的可靠性,对二维静止圆柱绕流、静止流体中的振荡圆柱、运动椭圆翼以及三维静止圆球的流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均与文献结果符合较好,表明本文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得出的结论为:可以直接基于迭代次数进行反馈力源项的计算,改进的反馈力浸入边界法不仅可与非定常N-S方程结合,进行隐式求解,还可以与定常N-S方程结合用于定常流动的模拟,可将改进的方法运用到更多的流动问题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