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复合材料的射线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面一些通用的射线检测方法,并通过对胶片射线照相技术、射线实时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康普顿背散射成像技术等射线检测技术的系统介绍,展望了未来复合材料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2.
数字射线成像空间分辨率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像空间分辨率是工业数字射线成像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分析成像的物理过程,给出了成像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出影响数字射线成像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种因素研究了相应的提高空间分辨率的方法.建立了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模型,给出了优化投影放大比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提高探测器采样频率和光电管采样孔径的硬件方法;采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抑制了散射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计算机模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3.
基于非晶硅面阵探测器的工业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射线检测技术,其系统传递函数PSF(Point Spread-Function)由非点源形成的系统几何弥散、闪烁体膜层弥散、探测器像元孔径采样3部分组成.通过分析各环节射线透照场强的分布特性,以高斯函数近似各环节相应PSF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了整个数字成像系统的PSF及其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理论模型,并由系统PSF的半波宽得到系统的近似有效带宽.以PaxScan2520面阵探测器组成的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此模型可快速估计数字成像系统可分辨被检试件的最小细节,为工业射线检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4.
纵向波纹隔热屏通道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改变进气流量、气流背压,实验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筒体纵向波纹板隔热屏通道结构对换热特性的影响。对无孔、每波两排孔和每波六排孔三种结构的实验结果表明,波纹板的换热效果远高于平板型,随着波纹板上的孔排数增加,换热效果增大;波形对波纹板的壁温和Nu数影响很大,密流比对Nu数的影响与波孔排数有关,得到的纵向波纹通道的平均换热经验公式,可用于指导加力燃烧室隔热屏地设计。  相似文献   
135.
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之一,其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电影集哲学研究、社会思考、文化寻根和电影创新于一体。他执著挖掘电影语言的潜力、追求构图的力度、意想的丰富和色彩的饱满,通过反常规的银幕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此达到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6.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4):42-55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is performed to address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haped holes and Sand-Dune-shaped upstream Ramp (SDR) on enhancing the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under a wide blowing ratio range (M = 0.25–1.5). Three kinds of holes (Cylindrical Hole (CH), Fan-Shaped Hole (FSH), and Crater-Shaped Hole (CSH))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DR shows an inherent affecting mechanism on the mutual interaction of jet-in-crossflow. It aggravates the lateral spreading of cooling jet and thus improves the film cooling uniformity significantly, regardless of film-hole shape and blowing ratio. When the blowing ratio is beyond 1.0,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haped holes and SDR on improving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behaves more significantly. It is suggested that FSH-SDR is a most favorable film cooling scheme. For FSH-SDR case, the spatially-averaged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is increased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blowing ratio, among the present bowing ratio range.  相似文献   
137.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5):452-465
Shock wave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ilm cooling for supersonic flow and shock waves may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when imping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present study numerically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shock wave impinging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impinging region. The shock wave generators were located at x/s = 5, 25, 45 with 4°, 7° and 10° shock wave incidence. The mainstream Mach number was 3.2 and the coolant Mach number was 1.2 or 1.5. The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he shock wave impinged in the further upstream region led to a larger high-pressure region and a larger vortex in the boundary layer. Moreover, placing the shock wave generator upstream resulted in the lower mass fraction of coolant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 The velocity in the upstream part of the cooling layer was lower than the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part, which resulted in the less ability to resist the shock wave impingement. Therefore, the upstream impingement deteriorated the cooling performance to a greater extent. The study also manifested that the stronger shock wave had a larger effect on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Increasing the coolant inlet Mach number can increase the blowing ratio and reduce the mixing, which was of benefit to improve cool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38.
平板孤立冷却孔下游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俊宇  康顺 《推进技术》2012,33(2):269-273
为了考察弯曲冷却孔通道对气膜冷却的影响,运用稳态液晶测温技术,对处于横向流中平板孤立圆形直孔和圆形弯曲孔下游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吹风比为0.51、0.8、1.04、1.22下,冷却孔下游附近的冷却效率分布和传热系数的二维分布。实验结果证明:弯曲射流能够有效地提高下游的冷却效率,并且能使气膜具有较强的横向扩展能力,覆盖效果好。但由于其对主流有较强的扰动,所以会增加当地的局部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39.
气冷涡轮前缘冷气射流角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博文  温风波  王松涛  崔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2014,35(12):1653-1660
为了研究复合角度的圆形气膜孔对涡轮叶片冷却效果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SST的k-ω模型对涡轮叶栅进行数值模拟,对前缘区域冷却孔进行复合角度优化设计,给出前缘滞止线附近和吸力面改型前后的冷却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圆形气膜孔的复合角度对冷却和气动的影响明显,在前缘压力面,侧向角分别为85°,60°和45°,冷气在前缘处改变滞止点的位置,切向速度增大,冷却效果显著增强。在前缘吸力面上,冷却孔的入射角从45°变为30°,侧向角由-15°改为0°和30°,冷气与主流掺混减弱,壁面冷却效率增大,同时影响近壁面的主流从而改变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商业卫星产业发展迅速,从卫星物联网星座到高精度SAR成像,商业卫星的应用领域也越发丰富。区别于传统的大卫星,商业卫星主要集中在微纳、皮纳等卫星领域,最常见的为1U、3U、6U和12U等立方星。卫星平台的尺寸与载荷通信能力密切相关,微纳、皮纳等卫星平台由于尺寸较小,导致载荷通信能力严重不足。如何提升小卫星平台的通信能力,成为了商业卫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薄膜天线具备可收纳展开特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卫星平台,在发射入轨前通过合理的收纳方式,收拢在小卫星平台尺寸内;在轨后,通过展开装置释放,形成较大辐射口径,有效提升卫星通信能力。由于薄膜厚度小(约0.1 mm左右),Q值很高,限制了天线的带宽特性,也不便于实现圆极化辐射特性。以柔性薄膜(厚度约0.1 mm)为基础,以常规微带贴片为单元,通过旋转布阵以及多次顺序旋转馈电使该薄膜天线具备较好的圆极化、宽带特性,天线阵面规模为16×8,天线驻波(VSWR≤2.0)和轴比(AR≤3.0 dB)带宽可分别达到约10 %和4 %,法向最大增益可达24 dB,显著提升了薄膜天线的工作带宽和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