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99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4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层间结合强度低、各向异性等特点,切削过程中易产生层间损伤。为了对CFRP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层间应力、层间损伤进行研究,建立了复合材料三维铣削仿真模型。该模型在结构上采用等效均质建模,层内单元利用VUMAT子程序建立了三维Hashin起始失效准则以及损伤演化过程模型,层间采用Cohesive单元连接以模拟层间损伤的产生及扩展。通过与实验切削力数值的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切削力、层间应力及层间损伤随纤维方向角(0°、45°、90°、135°)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铣削过程加工损伤主要集中在近工件表面。铣削力、层间应力、层间损伤受纤维方向角的影响,纤维方向角为90°与135°时,轴向铣削力较大,层间应力与层间损伤均随纤维方向角的增加而增大,纤维方向角为135°时,层间应力最大,层间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132.
光纤频标传递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是进行长距离、高精度频标传递的理想介质,为达到更好的传递效果,分析了光纤频标传递系统的稳定性能,找出了影响频标稳定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稳定性的仿真计算,并得出了与相关精密测算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大小均与频标的中心频率无关,强度噪声是影响频标稳定性的最大因素,控制信噪比是提高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3.
This work was dedicated to performing surface oxidation and coating treatments on carbon fibers (CF) and investigating the changes of fiber surface properties after these treatments, including surface composition, relative volume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sur- face topography with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tom force microscopy (AFM)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oxidation treatments, interfacial properties between CF and non-polar polyarylacetylene (PAA) resin are remarkably modified by removing weak surface layers and increasing fiber surface roughness. Coating treatment by high char phenolic resin solution after oxida- tion makes interface of CF/PAA composites to be upgraded and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further bettered.  相似文献   
134.
提出了复合材料铺丝路径的规划方法,其中铺丝基准路线是通过对给定数据点的切方向及曲率向量或测地曲率值,G2连续地插值曲面上点列的方法得到。利用正则参数曲面上一点的切空间与其参数平面对应点的切空间同构原理。将曲面上曲线的插值问题转化为其参数平面上类似的曲线插值问题。该方法能够用显式方程来表示曲面上的G2连续插值曲线。由于引入了若干控制参数,可对曲线进行局部或整体的交互修改。利用该方法进行铺丝路径规划可以反映芯模面的曲率信息,改变纤维的局部走向,使其最终的结果更好地满足丝束铺放要求和构件几何性能的要求。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还可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5.
T700/PEEK热塑性自动铺放预浸纱制备质量控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然  李勇  还大军  王鑫  褚奇奕 《航空学报》2018,39(6):421842-421842
为满足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丝(AFP)成型工艺的原材料需求,研究了粉末悬浮法浸渍制备T700/PEEK预浸纱关键工艺参数及预浸料性能,分析聚醚醚酮PEEK浸渍连续碳纤维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悬浊液浓度、超声功率、张力、牵引速率、浸渍温度、辊压温度及压辊间隙)对预浸纱质量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T700/PEEK预浸纱内部孔隙率及界面结合状态,将粉末悬浮法制备的T700/PEEK预浸纱模压制备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试样,并测试了其热塑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预浸纱含胶量与粉末悬浮液浓度变化线性正相关,且随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升高;浸渍过程中伴随温度的升高以及牵引速率的减小,预浸纱宽度变小、孔隙率降低,随着张力的增大,预浸纱宽度增大、孔隙率降低;辊压成型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提高以及压辊间隙的减小,预浸纱宽度增大、孔隙率降低。综合考虑各工艺参数的影响规律,获得优化的热塑性预浸纱制备工艺参数:浸渍温度为360~370℃,辊压温度为330℃,压辊间隙为0.1 mm,牵引速率为15~20 mm/s,张力为7 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树脂与纤维界面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可降低至1.8%,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为73.43 MPa,纵向拉伸强度达1.71 GPa。  相似文献   
136.
针对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重要的传感部件——谐振腔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对谐振腔重要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使其满足谐振腔高清晰度的要求,根据Matlab仿真结果,确定参数优化的主要原则;然后针对光子晶体光纤与普通保偏光纤熔接损耗较大的问题以及偏振噪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光子晶体光纤耦合器,能够有效避免偏振串扰的影响。采用全矢量FDBPM对耦合器的耦合传输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耦合特性表明,传输偏振模的耦合长度较短,在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的小型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7.
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成型时,温度和内应力对成型质量的影响巨大.鉴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厚度通常为几毫米,传统的热电偶和电阻应变片等温度应变传感器由于体积较大,无法实现嵌入式监测.为了获得成型过程中材料内部实时的温度和应变,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进行监测.试验中使用两个FBG传感器,一个作为温度传感器,另一个作为应变传感器,内嵌于碳纤维预浸料铺层之中,分别用于监测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内部的温度和应变等参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分别用来监测碳纤维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内部温度和应变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8.
纤维增强金属层板兼具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优点,是理想的民机结构备选材料.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在不同应力比下裂纹萌生及疲劳裂纹扩展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应力比及应力幅值对疲劳裂纹萌生和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板(FML)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疲劳特性,对此类材料的设计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小波分析在光纤陀螺信号滤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缪玲娟 《宇航学报》2000,21(1):42-46
介绍了小波分析的理论及小波变换快速算法,给出了光纤陀螺漂移的数学模型,阐明了小波分析在陀螺信号滤波中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消除陀螺漂移及基座动态干扰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0.
PBO合成、纺丝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二盐酸盐,在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再由干喷湿纺工艺制备了PBO纤维,并对纤维成型工艺以及热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O纤维的拉伸强度为4.31GPa、拉伸模量为117.24GPa,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刚性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