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56篇 |
航天技术 | 120篇 |
综合类 | 39篇 |
航天 | 1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81.
一种低复杂度的极低信噪比高动态信号载波粗捕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时域匹配平均周期图算法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对极低信噪比高动态信号的载波粗捕获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带有补零的频域移位平均周期图算法。该算法采用多速率频域移位运算简化了多支路多普勒变化率匹配,与原算法相比,其计算复杂度降低倍数为匹配支路数与补零倍数之比,捕获性能几乎不损失。给出了算法中影响捕获性能与计算复杂度的关键参数设计方法。在信噪比(SNR)为-41 dB(载噪比C/N0=18 dBHz)、载波多普勒频偏为-300~300 kHz、多普勒变化率为-800~800 Hz/s、码速率为20 bps条件下对两种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基本满足后级载波跟踪需求条件下,即频偏精度均达±12 Hz时,多普勒变化率精度均达±25 Hz/s,捕获概率都在90%以上时,改进算法捕获时间比原算法增加了8%,计算复杂度降低了70%。 相似文献
282.
基于可拓规则推理的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产生式规则推理方法存在的推理效率低、知识获取困难以及难以用于多故障诊断等问题,研究基于可拓规则推理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基元理论和产生式规则相结合,得到可拓规则的基元表示;然后给出可拓规则匹配度计算公式,并提出按前件基元类型和属性数据类型不同对可拓规则进行分层匹配,对所有匹配成功的可拓规则,提出先删减再排序的冲突消解策略,在算法分析中讨论可拓规则推理的时间复杂度;最后通过应用案例说明可拓规则表示、匹配、推理和冲突消解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机载设备的多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83.
基于改进核聚类算法的空间目标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标区域的矩特征,几何特征以及灰度特征,提取出目标的特征向量,并通过聚类算法对空间目标进行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距离的核聚类算法(KFCM)。该算法通过引入一种新的距离度量,使得隶属度函数更加的明晰,改善了核聚类算法极易陷入最小值的问题。运用改进的核聚类算法对3类空间目标进行识别,试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4.
针对军事计量的现状,分析了开展实验室间能力比对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来全军实验室间能力比对的情况,提出了做好实验室能力比对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研究适用于军队特点的量值传递方法,建立综合、机动、快速的装备测量标淮及设备,目的是提高军事计量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85.
286.
287.
针对实时地形图与基准地形图之间存在旋转、缩放和平移等相似变换的地形匹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形不变性特征描述的匹配方法。分析了地形的凹凸特征,根据三维地形表面的局部极值点相对位置分布稳定的特点,采用极值点相对位置归一化表示的方法构造了地形的不变性特征向量,基于二维地形特征向量间的距离比较,实现了适应相似变换的地形匹配。该地形描述与匹配方法不依赖于地形的绝对尺度值,仿真实验表明了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是解决导航定位中存在缩放变换的地形匹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8.
289.
290.
对转风扇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对转风扇的工程应用性,通过气动方案论证、气动设计技术研究、强度颤振分析研究、声学分析研究、非设计点匹配和调节研究以及进口畸变流场模拟研究,初步探讨民用大涵道比发动机对转风扇的设计技术,总结未来工程应用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与常规风扇设计相比,对转风扇后排叶片在非设计点下的工作状态变化幅度较大,因此后排叶片的设计攻角选取不能过大。虽然较低的设计转速下转子叶片的振动频率不高,但也不必太过担心颤振问题,本文风扇在设计点并不会出现颤振问题。采用对转技术降低风扇转速是降低噪声的有效手段,本文设计的风扇远场最大声压级只有90 dB左右。对转风扇在非设计转速具有较好的性能水平,在工程应用时可以不必调节后排叶片的安装角。对转风扇对进气畸变的衰减作用十分有限,两排转子对转也使得畸变区域的周向相位移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