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航空   1017篇
航天技术   261篇
综合类   154篇
航天   3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C/C复合材料ZrC/SiC抗烧蚀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利用固相浸渗法和涂刷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一种ZrC/SiC抗烧蚀涂层.通过氧-乙炔实验测试了所制备ZrC/SiC涂层的抗烧蚀性能,并用XRD、SEM分析了涂层烧蚀前后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研究了涂层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此ZrC/SiC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良好;涂层烧蚀机理是热化学烧蚀、热物...  相似文献   
942.
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最多的相似之处,因此,火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火星有水和生命存在的问题,激发了人类火星探索的好奇心,成为人类持续探测火星的推动力。火星的起源和演化与太阳系形成过程的关系,火星与类地行星的共性和特性,是当代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火星可否改造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这些是人类在火星探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只有这些重大科学问题被一一解答,我们才能清晰地去思考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  相似文献   
943.
深空探测自动采样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自动采样机构获取星体表面土壤或岩石样品,并将收集到的样品返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是我国未来深空探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文章分析了深空探测自动采样机构应用及研发的现状,将采样机构分为挖取式自动采样机构、钳取式自动采样机构、研磨式自动采样机构、钻取式自动采样机构及其它新型采样机构几种类型,分别论述了这些深空探测自动采样机...  相似文献   
944.
汤小为  汤俊  万爽  唐波 《宇航学报》2013,34(7):1001-1007
针对标准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存在控制参数难以选取以及变异策略缺乏稳健性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变异策略的自适应DE算法.该方法用随机选取子种群的最优个体替代全种群最优个体进行变异操作;然后采用柯西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对收缩因子和交叉概率进行扰动,并在进化过程中利用胜出个体自适应地递推调整参数分布.对五个典型Benchmark函数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全局搜索能力、收敛速度和精度以及可靠性上比标准DE算法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将该方法用于分布式孔径雷达的方向图综合问题,通过较少的仿真次数即可稳定的获得更低的旁瓣电平.  相似文献   
945.
轴编C/C复合材料喉衬的多尺度烧蚀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轴编C/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式和烧蚀机理,建立了喷管喉衬烧蚀的多尺度分析方法。通过宏观-微观的渐进分析,获得了喷管喉衬的烧蚀率和烧蚀形貌。数值模型反映了喷管热反应边界均匀反应、流场参数、燃气传质过程和材料微观烧蚀对喉衬烧蚀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有效预测轴编C/C复合材料喉衬的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946.
东亚地区电离层Es出现率峰值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亚地区20多个台的电离层垂测资料,进行逐年、逐月与逐台的比较研究,发现Es出现率峰(Es出现率最大处)具有时空演变.冬季的白天,峰位于低纬;夏季的白天,峰的位置随太阳活动的不同而变动;春秋两季的峰不明显,隐约可见其振荡在类似于海口与国分寺的纬度之间;夜晚,兰州、新乡与国分寺,几乎既是夜晚各季节的主峰所在,又是白天冬夏季节的亚峰地点.可见Es出现率峰,有着十分规则的变化,这一点与以往结论有别.   相似文献   
947.
微动操作手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微动操作手的机构选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串联机构与并联机构.它们各有优缺点.基于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机构形式,即串并联机构.为了评估微动操作手结构参数误差对末端执行器位姿的影响,利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安装加工误差、驱动误差与末端位姿误差之间的关系式,得出了若干对微动机构的设计、加工、安装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这种分析的方法同样也可应用到其它并联或串并联机构的误差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948.
通过采用完全的OOP方法开发民用航空港机位管理系统的实践,给出了OOP方法的一般概念、VFP的面向对象机制及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949.
全球电离层对2000年4月6-7日磁暴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于全球的电离层台站的测高仪观测数据,对扰动期间,foF2值与其宁静期间参考值进行比较,研究了2000年4月6—7日磁暴期间全球不同区域电离层的响应形态,并通过对比磁扰期间NmF2的变化与由MSISR90经验模式估算的中性大气浓度比(no/nN2)的变化,探讨了本次事件期间的电离层暴扰动机制.结果表明,在磁暴主相和恢复相早期,出现了全球性的电离层F2层负相暴效应.最大负相暴效应出现在磁暴恢复相早期,即电离层暴恢复相开始时间滞后于磁暴恢复相开始时间.在磁暴恢复相后期,一些台站出现正相扰动.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事件期间的电离层暴主要是由磁暴活动而诱发的热层暴环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950.
针对大型低轨星座构型维持控制问题,搭建了一套星座构型演化及维持控制分析流程,适用于千颗量级的大型低轨Walker卫星星座构型演化分析及维持控制;采用去平均漂移偏差的相对构型保持方法分析星座构型演化情况,有效减小了控制频次、均衡了控制卫星分布;采用自由段维持策略有序规划各卫星位置维持控制时序和控制弧段,实现了整个星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有序、分散的控制,降低了对星座服务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