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航空   632篇
航天技术   88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1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61.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特征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种材料的性能。本文分析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特性,阐述了界面特性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利用二组元模型解释了界面上服性化合物厚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数学联系。  相似文献   
862.
非连续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浸渍法制备SiC晶须和B4C颗粒混杂增强剂,成功地制备出增强剂含量为24%的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了416MPa,弹性模量达到了80GPa,较其基体材料分别提高了53%和110%。对材料的断口分析表明,增强剂的均匀分布与晶须与基体之间的牢固结合,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机械性能的原因,而颗粒与基体界面间的开裂,以及基体共晶相的脆性开裂是复合材料塑性低的主要  相似文献   
863.
多向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系统地运用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理论,通过对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的改装,建立了高达2800℃碳/碳复合材料加热、测控温、加载、数据采集和处理一体化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着重介绍了各分系统改装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64.
炭/环氧3D机织复合材料轴向和非轴向拉伸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环氧3D层-层正交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是很有应用潜力的材料,但目前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较少,影响了其可靠性的评估。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客观地评价了4种不同结构炭/环氧3D层-层正交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沿0°、30°、45°、60°、90°方向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实验结果表明,4种材料均具有明显的正交各向异性特点,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的极值均出现在轴向,非轴向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明显低于轴向值;带有衬经和衬纬结构的织物具有最佳的拉伸性能;4种材料的非轴向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彼此之间差异不是很大,拉伸过程伴随着剪切过程一同出现。  相似文献   
865.
Skeletal unloading results in decreased bone formation and bone mass. During long-term space flight, the decreased bone mass is impossible to fully recov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spaceflight-induced bone loss. Hindlimb Unloading (HLU) simulates effects of weightlessness and is utilized extensively to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to certain aspects of space fligh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 4-week HLU in rats and subsequent reloading on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ad-bearing bones.  相似文献   
866.
为了研究双层充气式气动阻力锥二级展开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文章首先基于有限单元方法,利用Newton-Raphson非线性迭代计算方法分析并比较了二级展开前后的气动阻力锥结构充压变形特征,并获取二者最大应力随充气压力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入气动阻力锥结构预应力刚化效应,计算预应力下气动阻力锥结构的振动模态;最后,研究二级阻力面展开瞬时对气动阻力锥最大压力、最大温度以及气动阻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动阻力锥二级展开,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结构强度的下降;也导致结构第三阶模态频率降低,使结构更容易受到外界激励而产生颤振,甚至导致结构破坏;但气动阻力锥的二次展开可以使得结构气动阻力增加两倍之多,可保证气动阻力锥安全抵达地面。因此,合理选择二级展开对应的飞行速度可以增加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7.
考虑热物性变化的月壤温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月设备的热分析设计依赖于真实有效的月面热环境信息。借助于ANSYS热分析模块,建立了月壤导热系数随密度和温度变化、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变热物性月壤温度求解模型,分别计算了月面纬度为26°和赤道地区的月表温度,探讨了赤道地区浅层月壤的温度分布。其中,月表温度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计算模型和所用计算参数适用可靠;而通过修正月壤导热系数来提高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程度则部分展示了月壤温度计算理论;在探讨赤道地区浅层月壤的温度分布时,文章给出了不同时刻对应的月壤温度剖面和热流剖面,并适度分析了月壤内部热流和导热系数对月壤温度剖面的影响,这些为利用月壤的温度剖面规律进行探月设备的热控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68.
研究变元和文字出现次数受限制的规则3-SAT问题,提出了一种严格随机正则(3,s)-SAT问题,并给出了该问题的实例产生模型--SRR模型。结合一阶矩方法和生成函数展开项系数的渐近近似技术,证明了严格随机正则(3,s)-SAT问题相变点的上界,即当变元规模N较大且变元出现次数s>11时,严格随机正则(3,s)-SAT实例是高概率不可满足的。实验结果表明:由SRR模型所生成的随机实例中,当N>60且s>11时,所有的(3,s)-SAT实例均是不可满足的,而当N>150且s<11时,所有的(3,s)-SAT实例均是可满足的,即严格随机正则(3,s)-SAT实例的相变点位于s=11处,且在s=11处(子句变元比为11/3)的严格随机正则(3,s)-SAT实例,比在相变点(子句变元比)4.267处同规模的均匀随机3-SAT实例更难求解,因此,SRR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在s=11处构造难解的随机3-SAT实例。  相似文献   
869.
武智慧  牛公杰  钱建平  刘荣忠 《航空学报》2021,42(3):223855-223855
为研究HTPB/AP复合底排药(CBBG)单轴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准静态(233~301 K,8.3×10-5~8.3×10-1 s-1)和冲击(233~323 K,1 200~8 000 s-1)加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各工况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屈服点,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及后屈服阶段形态均呈现显著的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在不可逆热力学框架内,推导了热力学力表达式和内变量演化法则,结合初始模量和屈服应力模型,建立了黏弹-黏塑-损伤本构模型。根据HTPB/AP CBBG宽泛温度和应变率实验数据,利用一维形式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参数辨识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描述黏弹性阶段和后屈服阶段。不同工况下的损伤演化律表明,冲击加载和低温均有利于损伤扩展。  相似文献   
870.
扩链剂对HTPB/IPDI聚氨酯反应流变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橡胶硫化反应的测定方法,采用无转子硫化试验机对不同扩链剂HTPB/IPDI系聚氨酯的扩链反应过程进行了流变学分析,利用AFM考察了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活性的扩链剂导致了HTPB/IPDI系聚氨酯反应流变性的极大差异,1,4-丁二醇扩链反应t100为13 046 s,3,3'-二乙基-4,4'-二苯基甲烷二胺需要3 958 s反应完全,脂肪族二胺D-230凝胶非常快,仅758 s完全固化.提出聚氨酯软/硬段的热力学不相容性、反应流变性及链段的运动能力是决定聚氨酯微观结构的3个因素的观点,并通过3种聚氨酯不同微观结构形成因素的分析验证了该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