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航空   310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The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and exfoliation corrosion of 2195 Al-Li alloy treated by multi-step heating-rate controlled aging (MSRC) are studied. The corrosion features of 2195 Al-Li alloy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treated by high-temperature nucleation MSRC (H-M) and low-temperature nucleation MSRC (L-M) are contrasted. And the corrosion mechanism of 2195 Al-Li alloy is also discus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microstructure (types, distribution, etc.) of the strengthening pha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2195 Al-Li alloy after H-M is more susceptible to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and exfoliation corrosion than that of alloy after L-M. The degree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deformation amount and the surface parallel to the rolling direction is more prone to exfoliation corrosion. The main reason of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and exfoliation corrosion is the for-mation of corrosion galvanic couples among T1 phase, ?θ’ phase and grain boundary precipitate-free zones (PFZ).  相似文献   
272.
某型飞机主起落架固定螺栓是机翼上部框架与支柱外筒的主要连接件,据外场统计,从飞机使用至今该螺栓共断裂228件,断裂部位绝大多数在M33×1.5一端,螺纹根部至3扣之间。螺栓断裂时有的经过2 150个起落,而有的仅有几个起落。此问题的发生直接影响到飞机的飞行安全。本文应用应力腐蚀开裂和腐蚀疲劳的理论,计算分析了螺栓断裂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3.
采用周期浸泡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新型A l-Zn-Mg-Cu合金应力腐蚀行为。对比了国产A l-Zn-Mg-Cu合金与进口合金的腐蚀行为差异。探讨了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宏观特征及裂纹的微观特征。采用A1热处理制度生产的国产合金对应力腐蚀具有敏感性,而采用A2和A3两种热处理制度生产的国产合金均达到了与进口合金相当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74.
腐蚀电场平面问题边界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满同  单辉祖 《航空学报》1990,11(7):376-382
 研究腐蚀电场平面问题的边界元理论和分析方法。首先,详细论述腐蚀电场平面问题的边界元理论。其次,针对电极极化曲线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一个求解含非线性边界条件的边界元问题的迭代解法。最后,按本文所述理论和方法,具体计算了某些电偶腐蚀电场的电位与电流密度分布,并与有关实驻结果比较,发现二者相符甚好。  相似文献   
275.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微机辅助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机制甚为复杂。就钢来说,往往呈现应力腐蚀类型的裂纹扩展机制,裂纹扩展速率受阳极溶解造成的裂尖钝化,裂缝闭塞电池效应,裂纹的宏微观分叉,氢致脆化,腐蚀产物造成的闭合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映在裂纹扩展速率曲线上,就是da/dN的波动较大。因此要求理想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微机测试系统应既能给出供工程寿命估算的,反映裂纹扩展速率总体趋势的da/dN}OK曲线,又能给出有助裂纹扩展机制 研究的,反映裂纹扩展速率随机波动特征的da/dN}}K曲线。  相似文献   
276.
 基于飞机油箱舱内的铝合金在油箱积水环境中发生的腐蚀损伤问题,通过研究腐蚀形貌、最大点蚀坑深度、最大点蚀坑开口面积、表面腐蚀损伤度、交流阻抗响应等变化,分析了温度对2A12铝合金在模拟油箱积水环境中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最大点蚀坑深度、开口面积、表面腐蚀损伤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特别当温度升高到65℃和75℃时,腐蚀严重加剧,各项评价指标显著增大。在25、35、45、55℃模拟油箱积水环境中,最大点蚀坑深度及开口面积随时间的关系呈现幂函数变化规律,而在65℃、75℃时,其遵循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拟合。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在3个特征温度(常温25℃、中温55℃及高温75℃)下的腐蚀速度快慢为V75℃ > V55℃ > V25℃。  相似文献   
277.
研究交替盐雾环境下Ti-15-3钛合金与MT700/603B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接触腐蚀行为,分析碳纤维表面状态、缝隙宽度、腐蚀时间等对腐蚀敏感性和腐蚀特征影响。结果表明,缝隙宽度为0.06 mm时钛合金腐蚀最为严重。缝隙腐蚀和接触腐蚀相比,在相同腐蚀条件下后者的腐蚀失重速率、腐蚀氧化层面积均显著大于前者,表明钛合金接触腐蚀的腐蚀程度较缝隙腐蚀更为严重。Cr分布不均匀区域腐蚀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78.
选用复合电解液体系和双极性脉冲电源,在脉冲频率分别为 250 Hz、500 Hz和 750 Hz条件下制备出 2024机载摘设备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涡流涂层测厚仪、粗糙度检测仪、维氏硬度计、附着力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相结构、厚度、粗糙度、硬度、油漆附着力和耐蚀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膜层元素组成为 Al、O、C、P、Si、W、Na,其中,Al和 O为主要元素,膜层相结构主要组成为 α-Al2O3和 γ-Al2O3,250 Hz时衍射峰最为明显。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膜层微观表面的孔洞明显变小且膜层更细腻,膜层的厚度、粗糙度、硬度和油漆附着力都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500 Hz时的膜层耐蚀性最好,750 Hz时耐蚀性最差。  相似文献   
279.
Fouling deposits on aluminum heat exchanger reduce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cause corrosion to the apparatu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orrosive behavior of aluminum coupons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artificial fouling in a humid atmosphere by their weight loss,Tafel plots,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observation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hloride is one of the major elements found in the fouling which damages the passive film and initiates corrosion.The galvanic corrosion between the metal and the adjacent carbon particles accelerates the corrosive process.Furthermore,the black carbon favors the moisture uptake,and gives the dissolved oxygen greater chance to migrate through the fouling layer and form a continuous diffusive path.The corrosion rate decreasing over time is conformed to electrochemistry measurements and can be verified by Faraday’s law.The E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chanism of corrosion can be interpreted by the pitting corrosion evolution mechanism,and that pitting was observed on the coupons by SEM after corrosive exposure.  相似文献   
280.
许维超  王迎  叶晖 《火箭推进》2020,46(1):102-108
针对S-03钢(022Cr12Ni10MoTi)渗氮后表面出现点腐蚀现象,进行深入机理分析,发现渗氮后表面生成CrN,造成渗氮表面贫Cr,不能形成致密完整的钝化膜,导致材料耐蚀性能降低,易发生点蚀。并对原有磷酸体系钝化工艺进行改进优化,提出了复合钝化工艺。利用循环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复合钝化后S-03钢渗氮表面的腐蚀行为,并与未钝化和磷酸体系钝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复合钝化处理的S-03钢渗氮表面点蚀电位E b最高,腐蚀速率最小,且钝化膜修复能力最强。说明复合钝化工艺能在S-03渗氮表面形成x Cr 2 O 3·y CrOOH稳定的非晶态氧化膜,增强了表面抗点蚀能力,其耐蚀性能要远高于磷酸体系钝化和未钝化表面。同时复合钝化工艺可有效提高S-03钢渗氮表面钝化膜厚度,增强钝化膜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