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6篇 |
航天技术 | 116篇 |
综合类 | 54篇 |
航天 | 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种改进的BP网络系统辨识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降低网络灵敏度的BP网络改进算法,即在网络的误差反向传播信号线上增加一个协调器, 该协调器控制各层权值的修正,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学习速率。通过对具体网络的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找出Y-TZP陶瓷超塑性变形的最佳温度、初始应变速率及最大的变形量,并求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利用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制造出陶瓷环形件样件。 相似文献
13.
14.
静电驱动是实现微米光栅加速度计小型化和闭环力反馈控制的关键, 其引入的静电刚度对加速度计灵敏度有着重要影响。对基于静电刚度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灵敏度特性进行分析。首先, 建立了基于静电刚度的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灵敏度模型。其次,通过MATLBA 仿真,得到静电驱动电压与传感器灵敏度的理论关系。最后,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静电刚度可以改善系统刚度,静电电压从1.25V 到2.05V 等间隔变化时, 加速度计的灵敏度由871mV/g 变化为1148mV/g, 分别相对于未加电时的灵敏度783mV/g 提高了0.46dB 到1.66dB,提高了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灵敏度。本文研究内容对集成式闭环微米光栅加速度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折展结构性能存在多指标且这些指标之间又相互制约的特点,把结构效率引入到可展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应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对一种空间可展开平板天线支撑桁架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其关键几何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桁架结构的优化数学模型,以结构效率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对可展桁架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了支撑桁架各杆件的设计参数。结果表明:结构效率综合考虑了质量和刚度的影响,使结构质量和刚度同时得到优化;长宽比(l/w)是影响可展桁架结构性能的主要因素,对不同优化目标产生影响的次要因素有所不同;截面积对结构效率影响不显著(置信度p=90%),在相同杆长参数配置下,等截面可展桁架的结构效率仅次于变截面方案,但工程经济性最佳。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在概念设计阶段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进行空间桁架结构的快速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18.
含有正态相关变量的多设计点/多失效模式情况下的方向抽样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含有正态相关变量的多设计点/多失效模式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两种有效的基于方向抽样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正态相关变量进行等价独立标准正态变换,利用改进的方向抽样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到独立标准正态空间的可靠性及灵敏度结果;通过复合求导法则,将独立标准正态空间的可靠性及灵敏度结果转化到正态相关空间,得到失效概率对相关正态变量分布参数(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的偏导数,并对所推导的可靠性及灵敏度估计值进行了方差分析。与经典的MonteCarlo数字模拟法相比较,文中所列的数值算例和简单工程算例的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电阻/超声双模态层析成像传感器配置优化问题,提出管道同一截面内配置电极与超声探头,实现对管道内同一被测对象同一时间的检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考察电学敏感场与超声敏感场在管道内分布情况,优化双敏感场的互补信息获取范围,获得被测场域内同一被测对象的多敏感信息。为降低被测截面内电极对超声敏感场的影响,定义双敏感场的最优灵敏度与均匀度,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电极与超声探头的安装结构与尺寸进行优化,最终获得16电极与16超声探头间隔放置的最优空间结构与相对尺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