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277篇
航空   1192篇
航天技术   415篇
综合类   214篇
航天   3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主要论述如下几个问题:(1)我国学者对横电磁传输室理论的研究情况及成果;(2)对高阶模的模式判别、截止频率、谐振频率、最高可用频率问题的讨论;(3)关于我国学者提出的设计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4)对未来的展望及建议。对某些国内学术界尚有分歧的问题作了研讨,提出了横电磁传输室电压驻波比第一谐振峰频率与横向尺寸关系的经验曲线,讨论了与研制GTEM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2.
针对现代空战效能主要由信息、机动和火力三大要素决定的特点,应用串并联模型框架对航空综合体进行了物理和逻辑分解,并量化其各个分系统效能,用串并联模型框架建立了军用航空综合体的静态效能模型,分析了各分系统对系统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3.
飞机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自动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飞机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一种自动化检测方法-机器手检测法。首先简述了机器手的组成及原理,然后讨论了杆力、杆位移的自动检测及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绘制与处理方法,最后利用该机器手对两种飞机进行了实际检测,并对检测曲线进行了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机器手检测法经济简单、自动化程度和精度较高,是检测飞机纵向杆力-杆位移曲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该检测仪也适用于各种飞机的检测,对飞机横向杆力-杆  相似文献   
984.
本文在节点法和截面法的基础上,将两者融为一体,为计算两向正交正放平板网架各杆内力,提供了一种新颖方法,称其为弯剪法,文中引用了实例,结果与其它方法完全一致,并符合实际,这就证实了本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5.
为解决可移动模型与现有大型航空模型校准结果之间的量值统一的关键问题,首先在现有校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可移动模型校准航空/车载γ能谱仪的方法;再通过专门研制的可移动模型开展试验,经可移动模型校准直升机载、固定翼载、车载等多种大型γ能谱仪试验,证明可移动模型校准结果满足国家计量标准的基本要求,校准航空/车载γ能谱仪的方法可行。进一步总结剥离系数随模型摆放距离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可移动模型校准航空γ能谱仪时,应对校准结果进行剥离系数修正,得到的结果在现有航空混合模型上的示值误差更小,修正后的剥离系数更加接近于现有航空模型的校准结果,并给出了可移动模型校准结果的修正方法和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986.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温度配置参数传统离线校准方法,针对其存在的反复拆装耗时长且易引发故障、缺少系统综合误差的判定方法等不足,开展发动机试车台静态状态下的整机在线校准方法研究。通过给被校准参数传感器提供标准热源的方式,开展温度传感器及温度通道(温度仪表)在线整机校准。通过对发动机试车台系统模拟仪表显示结果与标准器读数进行比较,确认在线校准的有效性,实现了试车台系统综合误差校准,为试车台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87.
为提升机械臂系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针对机械臂多工位精确对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远近视距引导的机械臂多工位对准技术。首先构造具有远近视距的两目视觉配置,并与机械臂构成Eye-in-hand视觉反馈系统。然后标定两目视觉的内外参数和手眼关系变换矩阵。通过离线先验局部对准方式,建立各工位的任务表。提出了三阶段对准策略,即多工位作业起始位姿获取、全局相机的初定位和局域相机的精对准,使得机械臂能在多个工位下实现末端工具与目标的精确对准。通过多位置孔轴对准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单个孔位重复对准标准差角度不超过0.015°,位置不超过0.078 mm,三阶段对准实验结果表明,角度误差小于0.05°,位置误差小于0.17 mm。  相似文献   
988.
采用光纤探针测量方法,对倾斜圆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的空泡径向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实验选用有机玻璃圆管内径为50mm,竖直倾斜角度为5°,15°和30°,液相折算速度为0.071~0.284m/s,气相折算速度的范围为0~0.05m/s.结果表明: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空泡份额径向分布逐渐由"核峰"、"壁峰"分布向单一"壁峰"分布转变;通过分析气泡受到的横向升力、浮力径向分量和壁面力,发现升力、浮力、壁面力的共同作用,使气泡在圆管径向位置15mm与22mm之间处聚集,从而造成空泡份额沿径向呈"壁峰"型分布.  相似文献   
989.
梁雪  杨涓  王雲民 《推进技术》2014,35(2):276-281
为了研究电子回旋共振中和器内静磁场和微波电磁场的分布规律,设计合理的磁路结构以形成电子回旋共振区,并使微波强电场区与电子回旋共振区重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中和器内的静磁场和微波电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永磁体及磁轭的尺寸均影响电子回旋共振区的分布;天线伸入长度越长,微波电场越强。微波频率为4.2GHz时,六块相同的长12mm,宽8mm,高5mm的条形永磁铁与磁轭组成的磁路结构,可以产生合理的电子回旋共振区。L型天线伸入长度为5mm时微波强电场区可与电子回旋共振区重合。  相似文献   
990.
对地效翼移动地面风洞试验研究中的支架干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分别对独立地效翼,带支架的地效翼及独立支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可实现的κ-ε模型,通过求解定常不可压N-S方程,得出地效翼及支架周围流场分布情况。对几组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支架和地效翼的空气动力及由于干扰引起的空气动力,发现支架与地效翼之间的相互干扰随着地效翼迎角的增大而增强,如果忽略流动干扰造成的空气动力变化,地效翼升力误差很小,但阻力误差相对较大。同时对有干扰下和没有干扰下的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支架对翼尖涡流动及绕机翼流动的干扰。翼尖涡在地效翼翼尖附近的发展在0.5犮范围内基本不受支架的干扰;除支架对流场产生干扰外,移动带区域以外的固定地面附近粘性流动也对绕地效翼流动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风洞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为地效翼风洞试验优化设计和地面效应风洞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