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航空   1199篇
航天技术   290篇
综合类   418篇
航天   5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1 毫秒
831.
中等后掠机翼平面参数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晨  武哲  祁彦杰 《航空学报》2005,26(6):657-664
采用Euler数值计算方法,对60多种中等后掠角及展弦比的切尖菱形机翼、双三角机翼纵向气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从中筛选出16种切尖菱形机翼、14种双三角机翼进行了全机高速风洞实验研究,给出了机翼的展弦比、前缘后掠角、根梢比(后缘前掠角)及几何扭转变化对全机升力、阻力及俯仰力矩的影响曲线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定量估算两类机翼纵向气动力特性的关系式及修正因子。本文研究结果为建立战斗机机翼气动力设计数据库及飞机气动布局设计提供了实用的数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32.
王术波  韩宇  陈建  张自超  刘旭赞 《航空学报》2020,41(12):324112-324112
针对农用无人机超低空表型遥感和喷药精准悬停易受地效扰动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ADRC姿态控制器。首先设计了基于ADRC的姿态控制器,结合四旋翼无人机平台在0.9~1.1、1.1~1.3、1.4~1.6、2.0~2.4、2.5~2.9、3.3~3.6 m/s侧向水平风、0.9~1.1 m/s (11°)、1.1~1.3 m/s (13°)、1.4~1.6 m/s (18°)、1.8~2.0 m/s (18°)、2.1~2.5 m/s (18°)前俯向风和侧俯向风下进行干扰的预测和控制量的补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使用ADRC姿态控制器后无人机抗风性能有较大提升。然而在存在初始误差时,ADRC固定带宽无法满足要求,进一步设计了自适应ADRC姿态控制器(ILC-ADRC)。通过迭代学习控制在线优化自抗扰控制器带宽,实现了不同增益观测器的自适应整定。实验结合四旋翼无人机平台分别进行了机头实际方向与期望方向偏离55°、90°、180°,水平风速1.1~1.3、1.4~1.6、2.0~2.4、2.5~2.9 m/s下使用ADRC和ILC-ADRC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采用ILC-ADRC姿态控制器,在150次控制周期内,偏航角误差均在-15°~15°之间,满足四旋翼无人机偏航角控制精度要求,同时调节时间分别缩短了40%,16.67%,12.5%,53.33%,10.34%,13.95%,27.27%,58.66%,11.86%。  相似文献   
833.
侧板构型对高超侧压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考察侧板构型对高超侧压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对相同收缩比下侧板分别为前掠和后掠构型的进气道开展了Ma=4来流下的风洞实验及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侧板后掠进气道的起动性能优于侧板前掠构型,实验中侧板后掠进气道能够在+2°攻角时实现起动,而侧板前掠进气道仅能在-2°攻角时起动。对流场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板后掠进气道不但比侧板前掠进气道具有更高的内收缩段入口马赫数,而且交汇后的侧板激波与底板边界层干扰的强度较弱,使得边界层不易分离,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侧板后掠进气道的起动性能显著优于侧板前掠构型。  相似文献   
834.
两相脉冲爆轰发动机尾喷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研艳  翁春生 《推进技术》2014,35(2):282-288
为了提高脉冲爆轰发动机的推进性能,实验研究了12种不同构型尾喷管对火箭式两相脉冲爆轰发动机爆轰特性和推进性能的影响,并对各类尾喷管的增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满填充工况下各类喷管内的爆轰特性不尽相同,收敛喷管可得到最大压力峰值;在满填充工况下频率为10Hz时12种喷管构型中拉伐尔喷管的推力增益最大,塞式收敛扩张喷管其次;拉伐尔喷管的出口面积比对推力增益有较大影响,但收敛段-扩张段长度比对推力增益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35.
流固耦合效应会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对该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可信度需要验证。以 Ahmed 模型作为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对象,数值计算是流体计算与结构计算两部分耦合,配合风洞实验的位移、压力测量技术与流场显示技术(烟流法、丝线法)与之比较,数值模拟与实验所得位移结果之间的差异始终在20%以内。从流场结构角度分析得到流固耦合效应影响气动力的机理主要在于流场中涡的拓扑结构变化。为将来数值研究时变侧风下车辆的流固耦合问题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6.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K-Cor sandwich structure rein- forced with partially-cured Z-pins. The influence of pultrusion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Z-pins characteristics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Z-pin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disclose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optical microscopy (OM)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curing degree of as-prepared Z-pins and observe the implanted Z-pins in the K-Cor structure. These partially-cured Z-pins were treated with a stronger bonding link between face sheets and the foam core by means of a hot-press process, thereby decreasing burrs and cracking defects when the Z-pin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Rohacell foam core. The results of the out-of-plane tensile tests and the climbing drum peel (CDP) tests showed that K-Cor structures exhibited superio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to X-Cor and blank foam core. The observed results of failure modes revealed that an effective bonding link between the foam core and face sheets that was provided from partially-cured Z-pins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mechan- ical performances of K-Cor sandwich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837.
吸附式压气机叶型及抽吸方案耦合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波  李俊  杨小东  史磊 《推进技术》2014,35(9):1194-1201
为了探索吸附式叶型设计特点,研究了一种将叶型和抽吸方案耦合优化的新型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人工蜂群算法结合准三维叶栅通道计算程序对吸附式叶型进行耦合优化设计。在进口马赫数为0.7,攻角1.9°的设计工况下,将耦合优化得到的优化设计方案与先优化叶型再优化抽吸方案得到的原始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对耦合优化前后的设计方案均进行了风洞吹风实验,验证了耦合优化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耦合优化设计之后总压损失降低了27%,负荷提高了2%。适当改变叶型前缘半径,可以推迟附面层转捩位置,减小气流的摩擦损失,使附面层流动更为合理。针对本文的设计工况,更均匀的弯度变化会提高吸附式叶型的设计效果。本文在54%相对弦长处并配合0.75%的抽吸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叶型分离,降低抽吸所需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838.
在已有的富氧条件下绝热材料烧蚀系统的基础上,提取了典型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绝热材料的烧蚀边界参数,改进了实验系统的工作参数调节范围,针对3种不同配方的硅橡胶绝热材料进行了筛选,并对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实验分别获得了3种材料的最大炭化烧蚀率,筛选出了抗烧蚀能力较强的绝热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3种材料的烧蚀率由压...  相似文献   
839.
840.
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从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增强实验规范化意识等方面入手,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一般步骤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层次上由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和形式上的计划实验到开放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增强实验安全与规范意识。从而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