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5篇
  免费   918篇
  国内免费   937篇
航空   4657篇
航天技术   1147篇
综合类   840篇
航天   14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71.
通过在钝头体头部施加人工扰动块可以得到确定的大攻角下的非对称背涡结构。为了研究扰动块形状对非对称背涡结构的影响,本文在攻角50°、雷诺数ReD=1.54×105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对周向角90°、子午角10°的扰动位置的半球形、D型及方形3种扰动块形状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同一扰动位置,半球形扰动主控下的背涡结构为右涡型,而D型扰动和方形扰动主控下的背涡结构呈现左涡型,且方形扰动主控下的背涡结构的非对称性弱于其他2种扰动主控的非对称背涡。通过分析发现扰动块所引起的微流动直接影响钝头体非对称背涡结构。因此为了更精准地通过施加人工扰动得到确定的非对称背涡结构,应尽量选择形状简单、表面平滑过渡的扰动块形状。   相似文献   
872.
B2B电子商务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商务形式。但传统B2B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交互接口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解决方案,带来了系统可重构性和可移植性差等缺陷。针对这种缺陷,结合Web Service技术,提出基于Web Service的B2B电子商务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通过构建核心应用程序整合Internet和Internet范围内相对独立的Web Service,并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能提供标准接口实现和其他应用程序如ERP,CRM和SCM等的交互,这种形式的B2B电子商务系统能很容易地进行开发和维护。最后以其中一个模块为例,给出了具体实现基于WebService的B2B电子商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73.
本文研究不同含硅量、不同铬含量硅铬白口铸铁的组织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含硅.铬量的增加,硅铬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相对量逐渐增加,基体、碳化物的显微和宏观硬度逐渐增加,碳化物由Fe3C和Fe7C3组成;冷却速度和淬火加热温度对该材料冲击磨粒磨损性能影响不大;硅铬白口铸铁下贝氏体基体耐冲击磨粒磨损性能较其它组织的好。  相似文献   
874.
实体数控铣削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数控铣削仿真系统结构。该铣削仿真系统实现多类型刀具的加工仿真,快速干涉检查和碰撞检测,过切加工错误的显示。本系统主要支持平底刀、球头刀、圆角刀、锥形刀和钻刀。提出基于设计模型的新方法检查干涉和检测碰撞。详细探讨了刀具扫掠体构造中扫掠体自交及其解决方法。基于ACIS平台实现刀具和毛坯实体的构造,布尔求交,以及毛坯实体的刷新显示。  相似文献   
875.
一种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信息编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编码是信息集成最为基础的部分。本文研究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编码系统。阐述了产品技术资源的分类体系和在此基础上编码的体系结构,按照产品、零部件的功能、解原理和结构等进行分类标识。通过事物特性表描述编码对象的属性特征。最后结合实例说明该编码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6.
超声速横向喷流侧向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来流攻角和喷流位置对横向喷流侧向控制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超声速条件下的横向喷流干扰流场,计算得到的壁面沿程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喷流力放大因子和实际作用位置表征喷流侧向控制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引入法向干扰力沿程增加系数来分析弹体表面的压力特征区域对侧向控制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喷流干扰下,侧向控制力大小不等于喷流设计推力,并带有绕喷流中心位置的低头力矩;低压尾迹区是影响侧向力实际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攻角的增大和喷流位置的后移,分别有助于削弱低压尾迹区的干扰强度和作用范围,从而增强侧向控制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77.
介绍计量技术规范的内涵和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概况,按照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计量器具等级图、计量通用基础规范四个类别,详细阐述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构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878.
针对电离层折射误差较大的特点,分别对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BDS(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单一频率的电离层折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将不同频率进行线性组合,计算出组合后的电离层折射误差。此方法修正了双频一阶项、三频一阶项和三频二阶项电离层折射误差。由于电离层延迟修正的同时会放大观测噪声,为此分析比较了不同频率组合修正后的观测噪声,为最佳频率组合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79.
Solar modulations of galactic cosmic ray (GCR) intensity contain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transport in the heliosphere. To extract this information from the data one studies the dependence of the observed modulations on the mean energy of response of detectors providing data for the analyses.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confusion about the detector energy response to GCR spectrum in the literature. We present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computations of the mean energy of response for the Climax neutron monitor (CL/NM) and IMP 8 cosmic ray nuclear composition instrument to GCR protons for 1973–1998, covering the solar cycles 21 and 22. We find that for penetrating proton channel on IMP 8 the mean energy changes by a factor of over two whereas for the neutron monitor the change is only 21%. However,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 for the computed modulation function is a factor of about 3.5.  相似文献   
880.
The main purposes of experiment “Obstanovka” (“Environment” in Russian) consisting of several instruments are to measure a set of electromagnetic and plasma phenomena characterizing the spac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o evaluate how such a big and highly energy consuming body as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disturbs the surrounding plasma, and how the station itself is charged due to the operation of so many instruments, solar batteries, life supporting devices, etc. Two identical Langmuir electrostatic probes a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 “Obstanovka”. In this paper the Langmuir probes for “Obstanovka” experiment are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geometry (spherical or cylindrical), a more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sweep voltage generation, an adaptive algorithm for the probe’s operation.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ossibility for remote upgrading of the instrument from the ground using the standar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