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As the key part of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PHM), 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 estima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recent years. Current RUL estimation studies considering the intervention of imperfect maintenance activities usually assumed that maintenance activities have a single influence on the degradation level or degradation rate, but not on both. Aimed at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degradation modeling and RUL estimation method taking the influence of imperfect maintenance activities on both the degradation level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into account. Toward this end, a stochastic degradation model considering imperfect maintenance activities is firstly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iffusion process. Then,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the RUL is derived by the convolution operator under the concept of First Hitting Time (FHT). To implement the proposed RUL estimation metho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 is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degradation related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ondition Monitoring (CM) data, while the Bayesian method is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maintenance related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maintenance data.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a practical case study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RUL estimation accuracy for the degrading equipment subjected to imperfect maintenanc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2.
胶铆混合连接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SC.Patran/Nastran软件隐式非线性模块,建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铆接、胶接及胶铆混合连接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应力场及位移场,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对比,分析不同连接方式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及其破坏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得到胶铆混合连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3.
基于舰船摇摆载荷的推进剂粘接界面疲劳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例,建立了舰船摇摆载荷作用下发动机药柱粘接界面的疲劳损伤模型。通过推进剂粘接界面定应力往复剪切试验获得了界面的疲劳损伤S-N曲线;选取残余应变为损伤变量,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推进剂粘接界面的疲劳损伤演化模型。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剂粘接界面应力幅值和疲劳破坏次数的自然对数满足方程Y=0.748exp(-X/5.663)-0.0261。推进剂粘接界面在舰船摇摆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量与循环加载比满足方程D=0.1517(1-exp(-β/0.0386))+0.8483(1-(1-β)1.1)。  相似文献   
174.
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仿真,研究四端固支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胶接修理结构在湿热环境下的振动特性。基于Mindlin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Hamilton原理,考虑湿热应力,利用温度与湿度的等效性,推导受湿热环境影响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本构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层合板的振动特征方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胶接修理层合板模型,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不同的湿热环境和附加补片个数对胶接修理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环境下,附加补片的引入都使得胶接修理层合板各阶固有频率降低,附加补片个数由一个变为两个时,一阶固有频率进一步下降;湿度增加对固有频率降低的影响大于温度增加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在温度、湿度同时升高的环境下,附加补片的引入会使层合板胶接修理结构更早地达到湿热屈曲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5.
文章介绍了激光驱动微小碎片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试验.试验中,对4种粘膜方法进行了比较,在真空中测出了铝飞片的速度,并进行了两种防护材料的损伤评估.试验结果说明:在地面建立一套完整激光驱动微小碎片模拟装置不但必要,并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6.
介绍了胶接结构胶层在简单加卸载情形下的损伤演化本构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的国外研究工作,并对其在胶接结构的耐久性/损伤容限工程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评述,目的希望推动国内在航空胶接结构设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7.
袁星  陶智  李海旺  谭啸  孙加冕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1):2628-2634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对多层带有微结构的硅硅直接键合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的硅片表面活化处理方法是亲水湿法,采用的键合工艺流程是先将硅片在键合机中进行预键合,再使用退火炉进行高温退火.其中预键合参数对多层键合成功与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节约实验时间,针对3个主要预键合参数(温度、压力、时间)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正交实验分析.使用项目组自制的硅硅键合分析软件对键合片的红外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计算键合率.采用实验得到的最佳预键合工艺参数,多层键合的键合率达到了86.6527%.   相似文献   
178.
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墨烯以其优异力学、物理性能以及独特二维结构成为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纳米增强相.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中的广泛研究.石墨烯在铝基体中的分散以及石墨烯/铝的界面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重点介绍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增强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和冶金成型技术及其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研究.实验表明石墨烯能够显著提高铝基体力学性能,但作者认为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善微观结构和控制结合界面能够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此外,为实现工程应用,还需加强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和热、电性等物理性能研究,并突破材料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技术.本文还基于石墨烯独特二维结构和表面状态,对石墨烯的增强增韧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9.
本文叙述微重力燃烧试验的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落塔微重水平的测量结果;另一个是蜡烛在微重力环境的燃烧现象。并通过实践得到了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0.
王宝仁  纪文海 《航空学报》1989,10(6):309-314
 TC4(Ti-6Al-4V)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组合工艺的可行性和对影响钛板SPF、SPF/DB的主要工艺因素。着重阐述某机框段和舱门的研制情况,提供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