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168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了更准确地预估高温材料的低循环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将低循环疲劳的裂纹萌生过程视作损伤累积过程,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了损伤累积模型.结合360 ℃、650 ℃下GH4169合金的低循环疲劳寿命数据拟合出模型的具体表达式,进而开展了对低循环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GH4169合金低循环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预测结果较为理想,其分散带基本在2倍以内,且能很好的反映变幅加载对GH4169合金低循环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含孔薄板孔边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试了 Ni基高温合金 GH41 69含孔薄板试件不同应力幅下的低周疲劳寿命,给出了孔边最大应力幅相同时,应力集中因子改变对试件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断口 SEM分析,探讨了应力集中条件下,疲劳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疲劳裂纹以滑移方式在孔壁与试样表面相交的棱上萌生;萌生期依赖于孔边应力幅的大小,与孔径无关。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孔边局部区域的应力分布有关。在孔边应力幅相同的情况下,孔边应力集中因子较大的试样裂纹扩展速率大,疲劳寿命分布带略低于孔边应力集中因子较小的试样。短裂纹阶段,疲劳裂纹以角裂纹的形式向内扩展;长裂纹阶段,疲劳裂纹以穿透裂纹的形式进行扩展。稳定扩展阶段疲劳裂纹以穿晶的韧性撕裂方式发展,但在靠近失稳扩展区域疲劳裂纹呈准解理断裂方式扩展。试验未观察到疲劳短裂纹群的连接与合并现象。  相似文献   
143.
在汽油 空气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爆震波峰值压力。研究了圆环型扰流片的堵塞比、片数和间距对爆震波峰值压力的影响,以及上游扰流片间和下游扰流片间压力波峰值压力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定结构的PDE,扰流片存在合理的堵塞比和间距以及最少片数。试验得到最佳堵塞比为44 5%左右,最佳片间距为爆震管内径的2倍左右,最少片数为6片。这些结果对PDE和扰流器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尖锐压头刻划脆性材料的断裂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刚石压头对脆性材料的压痕和刻划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在弹性半空间下,垂直点载荷和切向点载荷共同作用的应力场中中介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机理。当有切向载荷作用下,裂纹产生的长度和方向都受到切向载荷影响,并研究了切向载荷当量系数和裂纹生成角两个参数对裂纹影响关系。这对于超精密车削过程裂纹生成机理和脆塑转变临界切深的研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多孔床复合固体推进剂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研究了高限制条件下,多孔床丁羧和丁羟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考察了推进剂的装药密度及其颗粒尺寸的大小对装药燃烧转爆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孔床丁羧和丁羟推进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产生燃烧转爆轰的,而且构成多孔床推进剂的碎片越细小,则推进剂越易产生燃烧向爆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6.
固体推进剂燃烧转爆轰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维分离两相流反应模型以及变步长跳步差分计算格式,模拟了固体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过程。计算结果详细、合理地描述了推进剂在燃烧转爆轰过程中的流场分布情况。文中建立了确定诱导爆轰距离(L_(DDT)的方法,由该法所得L_(DDT)的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其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147.
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蒸发助爆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φ180 mm的燃用汽油的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成功起爆,设计了几种型式的蒸发助爆器以提高燃油的蒸发率,通过蒸发助爆器内产生爆震波来触发大管内的爆震波。进行了不同蒸发助爆器管内径(φ13mm,φ16 mm,φ29 mm)的试验比较,φ29 mm的蒸发助爆器内装螺旋型钝体与不装螺旋型钝体的试验比较,以及φ29 mm和φ37 mm都装螺旋型钝体的蒸发助爆器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管径及不同结构蒸发助爆器对爆震波产生的影响及机理,及对爆震波压力、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多管形蒸发助爆器可以使PDE成功起爆。在同样堵塞比下,在蒸发助爆器的小管内加螺旋型钝体并增加螺旋形钝体钢丝直径,减小小管壁厚,对降低推力损失有利。   相似文献   
148.
李建玲  范玮  秦红强  熊姹  严宇 《推进技术》2010,31(4):508-512
为了研究基于液态燃料的爆震波点火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液态煤油/氧气爆震波点火实验。实验中氧气和煤油的供给压力分别为1.0 MPa和0.7 MPa,火花塞点火能量为50 mJ。研究了两相爆震波点火技术的基本特性,实验表明:采用低点火能量能够快速产生充分发展的爆震波,煤油/氧气爆震压力可达4.0 MPa,爆震波速度可达1500 m/s到2001 m/s,尾焰温度约为2075 K。开展了两相爆震波由单管向多管传播的实验,验证了两相爆震波多管点火技术的可行性,目前可实现四管同步点火。实验显示两相爆震波点火技术重复性强,多管点火具有较好的同步性,时间差别为几十个微秒量级,适用于多燃烧室液态火箭发动机的同步点火。  相似文献   
149.
旋转爆震发动机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4,他引:2  
马虎  武晓松  王栋  谢爱元 《推进技术》2012,33(5):820-825
采用9组分19步的基元反应模型,忽略黏性、热传导和扩散等输运效应,对以2H2+O2+4N2为反应混合物的旋转爆震发动机进行了二维模拟。采用分段填充方法起爆旋转爆震波,研究结果表明,分段填充方法可以有效的形成沿同一方向传播的爆震波;详细分析了内部流场结构,旋转爆震波会使流场呈现周期性变化,斜激波和接触间断面是造成流场在出口平面波动的主要原因。旋转爆震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比冲,基于燃料的平均比冲为49131.5 N.s/kg。  相似文献   
150.
以汽油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内径为60mm的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上进行了反压传播规律实验研究.测量了10 ~30Hz频率范围内进气道内的反传压力.实验结果表明,进气道内的反压峰值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加,压力波动的时间占每个工作循环时间的比例增加.压力脉动比在20Hz时达到最大.建立了数值模型,采用小能量点火及温度梯度自适应方法,计算得到了反压的形成及传播特性.计算结果印证了反压是由于回传爆震引起的.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符合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