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309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2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1994-1995 Lavochkin Association (Russia)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Russian Space agency, developed a new Russian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f a small class that will operate in both the geostationary (GSO) and high-elliptical (HEO) orbits. This satellite may be injected into operational orbits using a SOYUZ-2 launch vehicle (LV) and a FREGAT upper stage (US) from Plesetsk and Baykonur space launch sites (SLS).The main reason for creating such a satellite was to decrease the cost of th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communication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group.Russian satellites Horizont, Express, Ekran and Gals, which operate in GSO, are the basis of the space segment for communications, radio and TV broadcasting. All of these satellites are injected into GSO by the PROTON LV. PROTON is a launch vehicle of a heavy class. The use of a middle class LV instead of a heavy class will allow to reduce considerably the launch cost. The change of a heavy class LV to a LV of middle class determined one economic reason for this project. Besides, the opportunity to launch S/C into GSO from Russian Plesetsk SLS increases the independence of Russia in the domain of space communications,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the contract with Kazachstan about the rent of Baykonur SLS. Finally, use of small satellites with a rather small number of transponder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use of big satellites. It will allow also to increase a satellite group (by the launch of additional satellites) precisely in accord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nd segment.  相似文献   
2.
用拉氏量计和分析技术研究固体推进剂冲击波作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固体推进剂冲击波作用过程的拉氏量计和分析技术,应用这种技术能清楚地表现固体推进剂内部状态变化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并用这种技术研究了聚硫复合推进剂、丁羟复合推进剂、双基推进剂和改性双基推进剂冲击波转爆轰和爆轰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推进剂与双基和改性双基推进具有明显不同的状态变化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杰 《宇航学报》1989,(1):105-110
作为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环形缝隙式喷嘴基本特性研究的一部分,本文研究了溅板的加入,以及溅板几何尺寸的改变对喷雾场冷流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溅板的加入改善了流强与混合比分布。溅击角的增大和合成膜在溅板上撞击线的内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E_m值。合理的设计和准确控制喷注参数可以获得满意的流强与混合比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级间分离期间提供反推力,许多固体火箭发动机前端都装有一组斜切反喷管。由于反喷管的气动型面具有许多尖点,并且在超声速区有一个台阶,喷管内存在一系列激波,而且亚声速区和超声速区互相混杂。本文用时间相关法数值模拟了反喷管流场,控制议程用Mac Cormack显格式求数值解,边界参数采用物理边界条件和从双特征线方法推导来的有效的特征方法为计算,为于固壁边界点,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计算方程组求  相似文献   
5.
张人杰 《推进技术》1988,9(1):40-43,92
本文初步探讨了用作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推进装置的组合发动机,估算了其性能、尺寸、重量以及使用这些发动机时的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杰 《推进技术》1992,13(3):20-27
早期在对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时,仅以发动机本身的指标(如比冲、推重比等)作为方案比较的标准。这样没有考虑发动机子系统与运载器总系统的相互联系,得不到合理的评价结果。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是航天运载器的一个子系统,采用运载器的性能指标评价发动机方案才能得到比较客观的结果。 本文推导了运载器的评价指标,给出了运载器的线性化质量方程,阐述了运载器设计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由此提出了一个采用运载器评价发动机方案的方法。最后应用提出的方法对五个发动机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郅保森 《航空学报》1989,10(2):85-88
 在各种飞行条件下,航空发动机工况的改变是靠供油量的改变来实现的。而供油量的改变则是由于改变了供油压力。当喷嘴面积和流量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向燃烧室的喷油量与喷油压差成平方关系。由于飞机的飞行条件变化很大,喷油压力必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喷油压力是燃油在燃烧室里雾化的决定因素之一。当喷射压力低时,燃油的雾化质量不好,会导致燃烧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湍流型动态畸变进气流场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给出了随机涡在压气机进口所产生的总压脉动的通用分布曲线,并统计地分析和预测了该总压脉动引起的最可能最大失速裕度损失。数值分析表明在考虑压气机对非定常流响应方面,最为关心的压气机最大失速裕度损失值是脉动压力的均方根值、功率谱密度、压气机进口转子弦长和转速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圆柱坐标系下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业涛  刘勐  王健平 《推进技术》2009,30(6):717-721
使用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Continuous rotating detonation engine,CRDE)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计算获得了同轴圆管腔中间层曲面上连续爆轰的多个循环过程。分析了燃料入射、提前燃烧、爆轰波结构和波传播速度等几个关键问题。计算获得燃烧室内流场结构与之前实验研究结果定性符合。计算中燃料以最大1400m/s沿轴向入射,爆轰波可约以2400m/s沿周向连续循环传播。计算的燃烧室内爆轰波循环频率约为2300Hz。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速预混气的热射流起爆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韩旭  周进  林志勇  刘世杰 《推进技术》2012,33(4):650-664
采用带有化学反应的Euler方程,对超声速预混气的热射流起爆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来流速度大于CJ(Chapman-Jouguet)爆震速度的情况下,射流所导致的弓形激波在爆震波起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爆震波不稳定性导致横波的产生是决定能否完全起爆的关键因素。射流角度的改变能够影响到起爆的过程与驻定性质。随着射流角度的逐渐减小,会出现起爆后驻定、起爆后不能驻定以及起爆失败三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