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213篇
航空   755篇
航天技术   185篇
综合类   119篇
航天   2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航天刚-弹-液耦合动力学中的弹-液耦合问题是关系到航天刚-弹-液耦合系统液固耦合机理研究和大规模液固耦合建模计算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刚-弹-液耦合动力学拟变分原理的泛函,说明刚-弹-液耦合中的刚-弹耦合、刚-液耦合和弹-液耦合的特点。应用Lagrange乘子法,将无际边界条件纳入泛函中,通过识别Lagrange乘子,逐步说明弹-液耦合的机理。通过对泛函求驻值发现,无际边界条件由原来的先决条件转化为驻值条件,实现了从协调元到杂交元的过渡。通过分析泛函识别Lagrange乘子前后的驻值条件,明确了识别Lagrange乘子可以有效地减少计算自由度。   相似文献   
982.
针对雷达与扩频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符号级的雷达干扰分析方法.首先详细分析了雷达对扩频通信系统电磁辐射干扰的机理,推导得出扩频通信系统在脉冲雷达干扰下的误码率公式和曲线;然后利用建立的雷达电磁干扰仿真模型,对扩频通信系统采用不同扩频因子以及不同频率隔离度时的受扰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最后利用所提方法计算给出了微波频段5种典型雷达与扩频通信系统的频率-距离隔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在更深层次上揭示雷达辐射干扰的本质,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3.
为解决常规地面车辆及传统车轮在沙地、滩涂等松软地域行驶或作业时存在通过性差、效率低、能耗大甚至无法行驶的问题,自主创新设计出四驱可变直径轮轻型全地形探测车,车轮具有可张开成为弹性步行轮和合拢成为刚性圆车轮2种工作轮态.基于贝克模型的经典地面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可变直径轮张开轮及合拢轮态时与3种典型松软沙土交互作用关系的力学简化模型,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可变直径轮两种工作轮态的挂钩牵引力和驱动力矩、牵引效率等随滑转率的变化关系及车轮接近角与沉陷量关系.结果表明车轮的挂钩牵引力、驱动力矩和牵引效率等均受到车轮滑转率及软土特性参数的制约,在松软路面上可变直径轮张开步行轮比合拢圆轮能产生更大的挂钩牵引力、驱动力矩、牵引效率和更小的沉陷量,更有利于提高车轮的软土牵引通过性.分析结果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对比的参考.  相似文献   
984.
利用化学气相浸渗法制备了 C/ Si C复合材料 ,研究了两种加热方式 (电阻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 )下 Si C沉积物形貌、沉积机制以及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电阻加热时沉积单元为高温熔滴 ,Si C沉积物为卵石形貌 ;感应加热时沉积单元为 Si C固体粒子 ,Si C沉积物为粒状形貌。电阻加热时高温熔滴易于渗入纤维束内部 ,复合材料结构均匀 ,致密度高 ;而感应加热时 Si C固体粒子多以团聚体的形式沉积在纤维束表面 ,难于渗入纤维束内部 ,复合材料结构均匀性差 ,难以致密。沉积机制的差异导致两种复合材料的结构差异 ,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 ,电阻加热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功较高 ;感应加热时复合材料性能较低  相似文献   
985.
K417镍基高温合金微动磨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K417镍基高温合金的微动磨损行为。结果表明,K417镍基高温合金的微动磨损可以分为开始、过渡和稳定三个阶段,稳定阶段的微动磨损机理是疲劳脱层。高温下K417镍基合金的微动磨损表面可以形成致密的釉质氧化膜,具有良好高温强度的K417镍基合金基体的支撑保证了釉质氧化膜的连续和完整。通过降低剪切应力的大小和改变其分布形式,釉质氧化膜可以缓解K417镍基合金的微动磨损。  相似文献   
986.
介绍了SiCp/Al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热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以及在太阳电池阵展开机构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认为采用SiCp/Al复合材料,充分发挥了其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其管材、型材已达到了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987.
锥体冲击芳纶复合材料的损伤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锥体 (锥角为 6 0°)在 2~ 8m/s的冲击速度范围内对芳纶复合材料进行了冲击试验 ,研究了锥体冲击损伤过程、形貌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 :芳纶复合材料比玻纤复合材料损伤尺寸大 ;冲击速度提高 ,抗穿透能力提高 ;存在明显的裂纹诱导作用和厚度效应 ;复合材料在锥体冲击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988.
TC4/72Ag-28Cu 钎焊组织及Ti-Cu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钎焊温度1103K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钎焊时间对TC4/72Ag-28Cu/TC4钎焊接头组织及分布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钎焊时间较短,扩散到界面的Ti、Cu在冷却过程中通过共析转变形成了Ti2Cu化合物;钎焊时间大于某一临界值,由于母材中Ti大量向钎缝中溶解及在界面Cu相对浓度的降低,使钎缝中Cu全部固溶在Ti中,最终Ti2Cu化合物消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临界钎焊时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989.
非圆齿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一种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前逐渐广泛应用的传动机构--非圆齿轮技术,回顾了非圆齿轮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在非圆齿轮在设计与制造时如何确定各项参数的方法,介绍了非圆齿轮机构的几种应用场合及特点。  相似文献   
990.
研究了反应铸造TiC/NiAl(Fe)复合材料压缩、拉伸性能和强韧化机制。NiAl(Fe)合金的室温拉伸延伸率达11%。含20%TiC颗粒的NiAl(Fe)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率为2.5%。与多晶NiAl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相比,20%TiC/NiAl(Fe)复合材料的室温拉伸延伸率明显提高。原位合成的TiC增强颗粒在高温下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含20%TiC增强颗粒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比基体合金高100%。塑性的枝晶间区域的存在是NiAl(Fe)及其复合材料在室温塑性得以改善的主要机制。XD+RC工艺导致的晶粒细化作用是NiAl(Fe)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强化机制,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对强度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