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223篇
航天技术   148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多种示漏气体分析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鉴欧洲空间中心所用检漏仪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分子泵和机械泵的真空获得系统、钛升华泵和旁通阀真空维持系统、高灵敏的质谱分析系统,研制出了一次能检测出多个系统的高灵敏的多种示漏气体分析仪。文章介绍该分析仪的原理、设计方案、设计特点、设计计算。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分析仪在大气环境条件下,最小可检测He,CF4的浓度小于5×10-8,对Ne小于5×10-7。  相似文献   
422.
贺泉  韩潮 《上海航天》2007,24(6):20-23
在分析多任务导航星座中心任务和附加任务的基础上,用n 1重覆盖率评价星座对地面的覆盖性能,基于运筹图论对多任务星座设计及选星方案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由该法确定的选星方案可满足多任务星座的使命要求。  相似文献   
423.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电源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电源系统的两种基本结构框架 ;分析了这两种结构的电源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推导出了基于单圈能量平衡和多圈能量平衡的计算公式。以一个算例验证了该算法 ,并计算出所需太阳电池阵的面积和蓄电池组的容量 ,最后进行了能量平衡分析 ,得到了单圈或多圈能量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4.
KM6颈部和侧门热沉设计是整体热沉设计中两个很典型的部分 ,颈部热沉属于卧式热沉 ,侧门热沉属于片状立式热沉。这两种形式的热沉分别是中国同类热沉结构中最大的热沉。特别是侧门热沉 ,直接接受太阳辐照 ,热负荷最大。通过热负荷的计算 ,确定出颈部和侧门的结构形式 ;然后 ,在选定铝材的基础上 ,计算和确定了支管的间距 ,分别确定了热沉骨架 ,热变形补偿 ,进出口以及隔热等结构形式 ;最后 ,通过调试 ,证明设计及制造是正确的 ,并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25.
伽利略系统的当前频率和信号设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伽利略系统最新提出的频率和信号设计方案,涉及方案设计基本要求、频率和信号基本方案、各种导航信号的调制体制、所用扩频测距伪码、性能参数、时间与坐标参考系等。  相似文献   
426.
简单介绍了旋转跟踪模块测试系统的研发需求背景,阐述了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介NTN试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最后对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要求、程序流程和关键参数测量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27.
结合舷窗的热设计原则,提出舷窗区域的热控设计方案。其中,重点对通过热管技术和高导热材料技术来实现等温化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舷窗法兰框在不同传热方向上的等效导热系数。最后,对航天器舷窗区域在轨飞行的典型传热变化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给出其简化的理论解。  相似文献   
428.
介绍了在精密蜗杆的加工生产过程中能实现多种模数蜗杆齿厚检测的一种新型专用装置的设计。该装置是基于数显千分尺和深度游标卡尺相结合 ,并据不同模数的蜗杆而配以不同直径的量棒来实现其蜗杆加工过程中的齿厚检测 ,达到控制齿厚偏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9.
主星带辅星群干涉SAR编队设计的约束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主星带辅星群干涉SAR的星载双站、斜视、空间基线等特点,从系统工作过程和测高性能分析角度出发,分别对主星带辅星编队干涉SAR编队设计的几个变量(主星与辅星群的距离、基线的长度和指向角)提出设计约束条件。对辅星回波时序、信噪比进行分析,得到主、辅星间距离设计的约束条件;对干涉测高精度进行分析,重点考虑空间基线去相关对干涉相位误差进而对测高精度的影响,给出基线长度和指向角与干涉测高精度的关系,得到基线长度和指向角设计的约束条件。仿真分析表明,由于干涉车轮和干涉钟摆编队是基于正侧视干涉几何提出的,它们的测高性能不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430.
In contemporary orbital missions, workloads are so high and varied that crew may rarely experience stretches of monotony. However, in historical long duration missions, occurrences of monotony were, indeed, reported anecdotally by crew. Of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hat appear to be at hand, many rely on visual or logistical proximity to the Earth, and are not feasible in the remote context of an extended deep space mission scenario. There, particularly in- and outbound cruising stages would be characterised by longer, comparably uneventful periods of low workload, coupled with confinement and unchanging vehicle surrou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