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382篇
航天技术   118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深氮化硬化钢的接触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真空32Cr3MoVE钢深氮化件进行接触疲劳试验研究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失效形貌呈典型的接触疲劳特征,两种疲劳裂纹形成模式同时存在.深氮化试件具有优良的硬度梯度和残余压应力分布,与渗碳件相比接触疲劳寿命提高3.3~4.5倍.  相似文献   
642.
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不可回避,农业作为一种弱质产业更容易受其影响。就我国农产品如何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些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43.
解带有内部边界泊松方程的共轭梯度法三角预处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工程中对电磁问题算法器的需求,运用有限差分法,通过分析带内部边界二维泊松方程非均匀离散所得模型问题的矩阵结构,提出了用于解带内部边界泊松方程共轭梯度法的三角阵预处理器,同其他预处理器相比,使用该预处理器可较好地解决内存和计算速度的矛盾。本算法实例表明,采用本算法的算法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4.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现有各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新策略。该方法将无网格法和水平集方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使得该拓扑优化新策略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45.
定常压力梯度边界层相干结构的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动稳定性理论,将不稳定波的一个周期作为相干结构的初值,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有压力梯度湍流边界层中相干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出其各种特性的变化与实验观测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46.
R.Al-Ali提出了一个基于网格的服务质量(QoS)管理框架模型,该模型将网格QoS问题划分为应用层QoS、网格中间层QoS以及网络层QoS,并重点对应用层的QoS表示和优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网格QoS方面的大多数研究都集在对应用层如何扩充WSDL文档以实现服务等级协商(SLA)的表示等问题上.对于如何将应用层所需要的QoS与网络传输层的QoS机制模型结合起来以适合于网格计算的研究还是相当少,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的网格QoS管理模型,该模型既能够屏蔽由于网格应用服务使用不同的QoS级别带来的映射差别,也能够屏蔽由于跨越不同组织所采用不同QoS机制模型带来的映射差别.当组织的QoS机制模型采用差分模型(DiffServ)时,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初步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将这一策略模型集成到开放网格服务体系(OGSA)中实现对网格应用服务的QoS管理.  相似文献   
647.
化学液相热梯度致密C/C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分析了化学液相热梯度致密C/C的沉积过程及机理,该工艺用一种液态碳源作基体前驱体,采用梯度加热法,可实现快速致密。结果表明,与传统化学气相致密法相比,该技术能在很短时间(2.5h)内能迅速提高基质材料的密度。  相似文献   
648.
The NASA Discovery Deep Impact mission involves a unique experiment designed to excavate pristine materials from below the surface of comet. In July 2005, the Deep Impact (DI) spacecraft, will release a 360 kg probe that will collide with comet 9P/Tempel 1. This collision will excavate pristine materials from depth and produce a crater whose size and appearance will provide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upper 20 to 40 m. Laboratory impact experiments performed at the NASA Ames Vertical Gun Range at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we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 range of possible outcomes for a wide range of target types and impact angles. Although al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nder terrestrial gravity, key scaling relations and processes allow first-order extrapolations to Tempel 1. If gravity-scaling relations apply (weakly bonded particulate near-surface), the DI impact could create a crater 70 m to 140 m in diameter, depending on the scaling relation applied. Smaller than expected craters can be attributed either to the effect of strength limiting crater growth or to collapse of an unstable (deep) transient crater as a result of very high porosity and compressibility. Larger then expected craters could indicate unusually low density (< 0.3 g cm−3) or backpressures from expanding vapor. Consequently, final crater size or depth may not uniquely establish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 upper 20 m of the comet. But the observed ejecta curtain angles and crater morphology will help resolve this ambiguity. Moreover, the intensity and decay of the impact “flash” as observed from Earth, space probes, or the accompanying DI flyby instruments should provide critical data that will further resolve ambiguities.  相似文献   
649.
月球探测技术--轨道设计和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月球探测器的受力情况及其对轨道运动的影响。经简化和假设后 ,给出了探月轨道设计常用的各种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 ,并对其应用作了评述。最后介绍了奔月过程中工程上使用的 3种典型方案和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50.
小卫星的重力梯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来兴 《宇航学报》1998,19(1):77-83
本文首先论述重力梯度卫星三种控制方式(重力梯度,重力梯度+飞轮,重力梯度+磁控+飞轮),其次研究重力杆和天平动阻尼球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最后建立重力梯度卫星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实验。对小卫星来说,重力梯度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是廉价的一种姿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