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428篇
航空   1766篇
航天技术   472篇
综合类   301篇
航天   65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综合TF/TA飞行的航迹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低空突防过程中.有效的航迹跟踪控制算法是飞行器顺利完成综合地形跟随/地形回避(TF/TA)飞行任务的保证。在综合TF/TA飞行过程中,由于飞行器需作大机动飞行,纵、横向之间存在严重耦合,常规的航迹跟踪控制算法亦不适用。本文将六自由度飞机状态方程描述为纵、横向两个子系统所构成的关联大系统,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将两者之间的耦合成分分别看作纵、横的控制量的一部分,然后利用大系统变结构控制理论,对TF/TA飞行的纵、横向的轨迹控制律进行独立设计,降低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现的难度。仿真例子表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2.
共形天线结构是一种将机载天线集成到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中的集承载、维形、隐身及通信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结构。本文采用对数螺旋天线作为内植传感器件,设计并制造了一种超宽频共形天线结构,通过面内压缩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对该型共形天线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考核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超宽频共形天线结构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相对于未植入天线的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超宽频共形天线结构的面内压缩刚度提高了112%,面内压缩强度提高了95%,结构压缩破坏模式由单纯的面芯分离变成了多个胶接界面分离和芯体剪切破坏的复合破坏模式,且强度分散性变大;超宽频共形天线结构面外弯曲刚度提高了26%,面外弯曲强度提高了17%,弯曲破坏模式由上蒙皮与芯体间的大面积面芯分离变成了压头下部局部蒙皮折断和芯体塌陷。  相似文献   
223.
闫楚良 《航空学报》2022,43(10):527869-527869
首先,在中国40余年的飞机结构定寿与延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试验条件和科技发展水平,探讨了机群个体寿命可靠性评定体系与单机寿命监控技术。该技术包括建立新机结构寿命可靠性验证体系,发展大子样载荷谱实测技术、大子样全尺寸飞机疲劳试验技术、试验装置模块化与智能化、以及中子光视觉监控技术等。然后,对中国飞机大数据智能监控平台建设进行了展望。该平台将中国飞机寿命可靠性评定技术提升至机群个体寿命可靠性评定与实时监控的国际先进水平,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成倍延长机群使用寿命,改变中国与美国目前相对飞机数量少和寿命短的格局。  相似文献   
224.
葛菲  张乔  张雅娟 《空间科学学报》2022,42(6):1210-1221
目前有效载荷在轨工作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为更好地适应这种多样化的任务,设计了一种在轨工作自主控制方案。该方案对多个型号的软件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和统筹分析,对在轨工作自主控制进行模块和功能划分,解决了多个载荷管理软件在轨工作控制需求差异化带来的多样化、定制化问题。通过引入可配置设计思路,建立数据表对载荷工作流程进行配置,解决了对特定载荷在轨工作流程的适配性问题,可实现多载荷多任务的在轨工作自主控制功能。该方法已在多个型号卫星的载荷管理器上使用,满足载荷单元工作流程多样化的要求。软件的重复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软件设计和测试阶段的时间,缩短软件研制周期,还可以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并且提高软件整个研制阶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25.
针对复杂脑网络分析中网络结构变化阈值选择中没有公认的标准确定合适阈值这一问题,基于拓扑分析中的持续同调性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多尺度大脑网络建模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大脑全尺度距离范围之内,通过不断增加阈值,运用Rips过滤算法捕获网络的动态持续拓扑特征,并用条形码和持续图对拓扑特征可视化,最后通过计算持续图之间的Bottleneck距离和Wasserstein距离分析持续特征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准确地提取大脑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并提高诊断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6.
多梁复合结构广泛用于工程领域,其动力学特性对相关装备的工作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准确适用的动力学模型对后续的动力学响应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有决定性作用。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多梁复合结构,给出了位移场的一般表达式,利用哈密顿原理得出多梁复合结构的运动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对其全局解析振型进行理论计算,给出了计算多梁复合结构数值振型的一般过程,基于数值分析和实验分析以L型梁和Z型梁为例利用频率相对误差、振型定性比较和MAC定量分析说明了全局解析振型的求解验证方法,利用伽辽金方法和全局解析振型给出了截断原系统得到离散系统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提出的多梁复合结构的建模方法和全局解析振型求解验证方法,对工程中此类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7.
为探究孔挤压强化工艺参数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低周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经试验验证的孔挤压强化后GH4169带孔平板低周疲劳寿命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600℃、820MPa、应力比0.1条件下挤压量、前导角、后导角、摩擦因数、芯棒材料等典型工艺参数对孔挤压强化后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挤压量能明显提升疲劳寿命,但过大的挤压量会导致疲劳寿命下降;增加前导角有助于改善挤入面疲劳寿命;后导角对疲劳寿命没有影响;摩擦因数的提高会对孔挤压强化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芯棒材料的屈服强度应大于被挤压材料。  相似文献   
228.
本文从2.5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几何结构出发,讨论了织造及成型工艺对材料实际细观几何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纱线截面及路径假设所建立代表性体积胞的优缺点。对考虑工艺因素的代表性体积胞是否具有统一性和体素单元法建模的合理性做出对比分析。在代表性体积胞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2.5维机织复合材料刚度的数值预测方法,并将其与刚度的理论预测方法作了简单对比。基于刚度的数值预测方法,分析了各种机织参数对刚度系数的影响,并且对比了不同代表性体积胞模型的应力场。此外,还讨论了2.5维机织复合材料叶片的建模分析技术与刚度设计方法。最后,指出了当前2.5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建模及刚度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且对其力学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9.
为准确高效地模拟爆轰冲击作用下固体响应的过程,对爆轰波传播、损伤评估等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分离式流固耦合的方法,基于开源软件实现面向爆轰冲击的分离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求解系统。爆轰波传播模型建立在基于OpenFOAM的开源多分量求解器blastFoam之上,同时利用deal.Ⅱ有限元库对固体形变响应进行模拟,流体与固体求解器之间通过适配开源多物理场耦合库preCICE进行耦合。通过三维竖直墙体在高爆轰作用下的运动过程验证求解系统的正确性,模拟结果展示的爆轰过程与Beyer报告中的爆轰波传播过程一致。求解系统具有良好的并行可扩展性,在网格总规模为510万单元的案例中,总并行度达256核的加速比为178,并行效率为69.5%。总体而言,通过集成各开源软件,实现了适用于爆轰波冲击响应的分离式流固耦合求解系统,对诸多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30.
圆球绕流场的尾涡分析和升阻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编的分块算法程序模拟了雷诺数在20~1000之间的圆球绕流场.在Re=25时捕捉到流动分离,与试验结果一致.对Re=250时稳态非对称尾流区内流体的输运情况进行研究,证实圆球绕流场中纵向对称面的存在.对于非稳态流动,主要研究了阻力和横向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频谱特征.计算发现横向合力主要在横截面上两个很窄的区间内偏移.经过几种不同涡定义方法的优劣测试,本文采用Hunt等人介绍的Q-定义方法对非稳态绕流场的尾涡结构进行了直观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