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航空   578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70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71.
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S进气道分离流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加工了单膜双腔式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应用PSI DTC Initium压力扫描系统对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在S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能够抑制S进气道分离流动,提高出口总压恢复系数σ和降低畸变指数DC90,只需通过改变激励器的工作电压和频率,就可实现对S进气道内部流场的控制.在共振频率下,当来流速度V=80m/s,采用斜出口合成射流控制可使出口截面平均总压恢复系数增加0.370%,此时所耗合成射流能量仅为主流的0.240%.  相似文献   
772.
作为产品研制中一个重要标志性试验,助推器分离试验的意义重大。由于首次在大尺寸结构分离试验中使用缓冲气囊回收,为了确保试验的顺利完成,需要对回收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模拟。基于LS-dyna建立了回收过程的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了助推器与气囊相互作用的过程,并比较了助推器的截面载荷和尾段着陆速度。分析表明:气囊可以有效地减小尾段与地面的撞击速度,确保助推器在回收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按照气囊回收方案进行的助推分离试验圆满成功,助推器未发生破坏,验证了气囊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73.
斜出口合成射流控制机翼分离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倾斜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对NACA633-421三维直机翼进行分离流主动流动控制,天平测力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机翼流动分离,提升最大升力系数10.4%,推迟失速迎角4°。运用边界层测试技术及粒子图像测速系统(PIV)对合成射流分离流控制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后边界层速度型变得“饱满”,形状因子减小,其底层能量增加,抵抗逆压梯度能力增强。瞬态及时均化PIV测试流场图进一步证明合成射流向主流进行动量注入及掺混后,主流附着机翼表面,翼面附近流体湍流动能和雷诺剪切应力增加,分离点向下游推迟,流动分离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74.
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双筒分子筛变压吸附产氧系统筛床及组件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了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模拟分子筛的吸附特性,用线性驱动力方程考虑吸附过程中的传质影响,并考虑了吸附过程的热效应。采用该模型和有限差分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仿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过程,同时指出对参数进行试验测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75.
控制机翼附面层分离的涡流发生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翼型附面层分离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低速风洞中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弦向位置和安装偏角对超临界机翼附面层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梯形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机翼附面层分离的控制主要起减阻作用;其弦向最佳位置在分离线前约4倍涡流发生器高度之间;最佳安装角为35°。  相似文献   
776.
在线性等温线条件下针对葡萄糖和果糖两组分SMB色谱分离过程,依据机理模型设计了恰当的仿真实验,基于MIMO-ARX模型类对其进行了简化模型辨识。根据模型验证结果,分析了不同样本数据和模型结构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获得的简化模型对机理模型的动态行为具有较好的逼近能力.对基于模型的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7.
施加非定常气流脉动激励将大幅度减少叶栅分离损失。而激励的效果与本身的气流脉动频率以及强度等因素有关。为了考察非定常气流脉动激励对叶栅气流分离的作用,以及激励作用效果最佳时激励脉动频率与叶栅分离旋涡脱落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叶栅分离旋涡脱落频率的测量。实验在环形叶栅实验台上进行,利用IFA300热线风速仪等测试仪器进行实验,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环形扩压叶栅后流动脉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迎角以及不同测量位置处(叶中和端壁压),所测环形扩压叶栅后的流动分离均存在某一特征频率。此外对导流叶栅后和环形扩压叶栅后的流动情况的对比说明了在叶轮机械非定常流中流动分离频率的锁定(lockon)现象[1]。  相似文献   
778.
侧向喷流干扰工程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流的直接力控制适用于全速域和全空域,具有响应快、效率高等特点,是控制飞行器飞行的有效手段之一。喷流与飞行器流场的相互干扰十分复杂,准确地获得喷流干扰气动力非常困难。笔者调研了国内外大量的喷流实验和局部凸起物干扰的分离流动实验,利用二维平板及轴对称凸起物绕流的分离特性,初步建立了计算喷流干扰的工程模型。该模型可计算喷流穿透高度、分离区长度、二维分离区边界、分离区平台压力系数,并可对分离特性进行三维修正。利用这一模型,笔者进行了某飞行器的超声速喷流的气动干扰特性计算,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79.
通过对热塑性树脂PAEK增韧BMI树脂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相形貌和断裂韧性,以及对采用"离位"概念增韧的T700/BMI复合材料的层间形貌及其冲击后压缩强度(CAI)的分析,研究了微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特征相分离形貌随着PAEK的含量而变化。特别探索了PAEK-BMI复相体系的相形貌与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得到的断裂机理解释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分层和冲击损伤行为。有关"离位"增韧的机理、以及扩散控制的相行为等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80.
张皓光  吴俊  楚武利  吴艳辉  王维 《推进技术》2013,34(8):1056-1063
采用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进口畸变对亚声速轴流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的影响,数值模拟中通过在进口径向段设置栏杆的方式产生畸变,非定常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进口总压畸变后降低了压气机转子的性能,失速裕度减小了3.1%.通过详细地分析压气机进口延伸段及内部流场表明,畸变后在转子上游进口环面上出现低值进气角区,促使部分通道叶顶吸力面附面层分离起始位置靠前,造成通道内堵塞严重,并使叶顶间隙泄漏流在更高叶展前缘处溢流到相邻叶片通道进而诱发转子失速,进口均匀时压气机失速主要是由叶顶间隙泄漏流引起的堵塞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