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0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44篇 |
航天技术 | 129篇 |
综合类 | 124篇 |
航天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01.
702.
水平携带床内玉米秸颗粒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生物质颗粒在水平携带床中的流动特性,搭建了水平携带床透明模拟装置.利用PIV无接触测量技术,在氩气流量为1.9 m3/h工况下,对60~160目粒径的玉米秸颗粒流进行了速度场的研究.计算出了颗粒和氩气的平均速度以及流经水平携带床的时间,对颗粒与氩气的跟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流的轴向速度沿轴方向不断增大,管道中心附近的颗粒加速最为明显,而边壁附近的颗粒速度变化相对较慢;颗粒流的速度沿径向大致呈抛物线状分布;颗粒流的平均运动速度比氩气低,颗粒流通过水平床的平均时间略大于氩气. 相似文献
703.
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平板边界层转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低速射流风洞中,研究了单级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光滑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控制作用。实验采用热线测量技术,以边界层速度脉动与平均速度型作为转捩判据。实验发现,在来流速度为15 m/s,激励器连续放电参数为输出电压峰峰值11 kV,频率4.7 kHz时,在激励器放电作用下,平板边界层转捩位置推迟约40 mm。在相同的来流条件和激励器布局下,研究了不同放电参数对边界层内速度型,速度脉动以及频谱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放电电压、频率和占空比能进一步推迟转捩。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器产生的射流效应可以增强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随放电电压、频率以及占空比增强,射流能量增大,因此边界层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转捩控制效果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704.
705.
706.
通过在Spalart-Allmaras(S-A)湍流模型中加入应变率张量,来改善模型对横向射流(JICF)的计算精度。模拟了速度比分别为0.5和1.5工况下的横向射流。经实验值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A模型预测精度有所提升;并对湍流模型改进部分对横向射流的作用机制做出了分析。将改进后S-A模型的计算结果与k-ε模型,雷诺应力模型(RSM)和大涡模拟(LES)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S-A模型在速度比为0.5时精度最高,而在速度比为1.5工况下没有明显优势;并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707.
T. Tanaka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7,133(1-4):1-72
Convec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c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geospace and disturbances observed in the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M–I) system. In this paper, a self-consistent configuration of the global convection system is considered under the real
topology as a compound system. Investigations are made based on the M–I coupling scheme by analyzing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simulations which guarantee the self-consistency in the whole system under the Bv (magnetic field and velocity) paradigm. It is emphasized in the M–I coupling scheme that convection and field-aligned current
(FAC) are different aspects of same physical process characterizing the open magnetosphere.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o the energy supplying (dynamo) process that drives the FAC system. In the convection system, the dynamo must
be constructed from shear motion together with plasma population regimes to steadily drive the convection. Convection patterns
observed in the ionosphere are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achievement in global self-consistency. A primary approach to apply
these concepts to the study of geospace is to consider how the M–I system adjusts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compressible
magnetosphere and the incompressible ionosphere when responding to given solar-wind conditions. The above principle is also
applicable for the study of disturbance phenomena such as the substorm as well as for the study of apparently unique processes
such as the flux transfer event (FTE), the sudden commencement (SC), and the theta aurora. Finally, an attempt i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substorm as the extension of enhanced convection under the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ndition. 相似文献
708.
为了研究纤维混杂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同一种浅交弯联三维机织结构制备成型了全碳纤维(T700)和玻璃/碳纤维(E-glass/T700)纬向混杂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以上述两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低速冲击实验,试验时设定冲击能量分别为10、23和40 J。结果表明:在不超过40 J的冲击能量下,两种复合材料均未被冲破;在三种冲击能量下,混杂材料的峰值力均小于全碳材料,其吸收能量、最大位移均大于全碳材料。在10和23 J的冲击能量下,混杂材料的损伤程度小于全碳材料;但当冲击能量达到40 J时,混杂材料的损伤程度大于全碳材料。 相似文献
709.
杂波是影响高分辨雷达宽带一维距离像成像性能的重要因素。强杂波可能会造成目标点遮盖和虚假目标点,影响雷达的检测性能。针对步进频率成像杂波抑制问题开展波形研究,提出了一种抑制杂波的步进频率(CS-SF)新波形。CS-SF发射波形为组内同频、组间步进的脉冲串,利用目标与杂波的速度差异,通过组内加权抑制杂波,组间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提高距离分辨率。详细分析了该波形抑制杂波的原理和信杂比改善理论值,给出了CS-SF波形信号处理流程,建立了单目标杂波模型和扩展目标杂波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CS-SF抑制杂波的有效性,信杂比改善实际值符合理论值。 相似文献
710.
本文讨论了标定实验对涡街流量计所在截面流速分布的要求、拟合公式的选用和数据处理,以及使用标定结果时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测试手段和分析办法相结合的关于标定涡街流量计的新的技术途径,以缩短标定装置的轴向尺寸,降低标定费用。对于充分湍流的圆管流动,根据Nikuradse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截面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随雷诺数变化的简洁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