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124篇
航天技术   81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以用于飞机尾翼控制的液压作动筒位移传感器测试为例 ,介绍了其测试系统设计的方法 ,以及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利用VB高级语言编制界面及数据处理的优越性 ,结合C语言可对计算机底层硬件端口编程控制的优势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了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的程序设计。该方法有较好的通用性 ,对其它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小卫星星务管理计算机容错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机冗余的容错方案,对小卫星星务管理计算机容错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软、硬件容错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完成了星务管理计算机系统级和部件级硬件体系结构设计。提出了在主机发生故障的临界状态,启动备份机工作的临界切换设想。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系统模型可靠性分析,证明了系统可以满足设计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3.
FY-2C星后端应用系统设计与业务运行调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及存储系统(CNAS)的总体设计目标、功能与组成,CNAS实时业务软件系统(CROSS)在系统中的调度和管理功能,以及在轨运行情况.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分别给出了网络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存储系统的总体框架,描述C星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档和检索服务实时业务系统的功能与实现方法.分析了系统采用的软件工程化与公共服务、在线与存档文件规范、前置与收工处理、质量控制、设计与实现技术,以及部署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关键技术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4.
由光流场重建三维运动和结构是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它分为线性算法和非线性算法。非线性算法的初始值选取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算法失败。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光流场重建三维结构线性算法的实验模拟新方法,该方法巧妙地利用合成数据和图像序列验证了重建的线性算法,该思路也适用于其它算法。  相似文献   
25.
互联网上计算机时间传递系统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在时间频率用户中,中、低准确度的用户占很大比例,计算机互联网时间传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中国的网络授时系统从2000年1月开通以来,近万人访问了授时网站http://kxzh.sxso.ac.cn或其镜像站点http://Beijingtime.126.com。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网络授时系统的设计要点,给出了网络授时传递时间准确度的测量方法,分析了网络授时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2004年3月13日12:15到12:25UT期间TC-1和Cluster卫星簇的磁通门磁力计(FGM)和电子/电流试验仪(PEACE)的联合观测数据.在此期间,TC-1卫星位于日下点以南的磁层顶附近的磁鞘中,并在12:19UT左右观测到了一个典型的先正后负的磁鞘磁通量传输事件(FTE);而Cluster卫星簇位于北半球日侧高纬磁层项附近,并于12:23UT左右穿出磁层顶进入磁鞘,且在12:21 UT左右也观测到了一个典型的先正后负的磁层FTE.比较分析发现此两个FTE具有类似的磁场结构和等离子体特征,可能是同一个北向运动的FTE先后被TC-1和Cluster卫星观测到.利用Cluster 4颗卫星的多点同时观测数据,采用最小方向微分法和时空微分方法,推断Cluster卫星观测的这个FTE是尺度大小约为1.21Re的准二维结构,其运动方向为东北方向,与Cooling模型预测方向基本一致.利用Cooling模型的预测,推算了TC-1卫星在12:19UT观测的FTE的运动速度和尺度,进而得出随着通量管的极向运动,其速度和尺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7.
This study presents several observations of the Cluster spacecraft on September 24, 2003 around 15:10 UT, which show necessary prerequisites and consequenc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o-called modified-two-stream instability (MTSI). Theoret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plasma is MTSI unstable if (1) a relative drift of electrons and ions is present, which exceeds the Alfvèn speed, and (2) this relative drift or current is in the cross-field direction. As consequences of the formation of a MTSI one expects to observe (1) a field-aligned electron beam, (2) heating of the plasma, and (3) an enhancement in the B-wave spectrum at frequencies in the range of the lower-hybrid-frequency (LHF). In this study we use prime parameter data of the CIS and PEACE instruments onboard the Cluster spacecraft to verify the drift velocities of ions and electrons, FGM data to calculate the expected LHF and Alfvèn velocit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The B-wave spectrum is recorded by the STAFF instrument of Cluster. Finally, a field aligned beam of electrons is observed by 3D measurements of the IES instrument of the RAPID unit. Observations are verified using a theoretical model showing the build-up of a MTSI under the given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28.
航电系统SCI环型互连的计算机仿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可扩展一致性接口 SCI环型互连的计算机仿真问题。作为未来一代航电系统的首选技术 ,SCI互连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质量 ,对其性能的评价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按照计算机仿真建模的一般方法 ,从 SCI协议的基本原理出发 ,建立了接口和节点模型 ,解决了并发数据交互的仿真时序问题 ,给出了 SCI环型互连的系统仿真模型 ,并通过例子对仿真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9.
国际空间站信息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支持在轨系统和有效载荷的操作 ,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空间站信息系统为处理器、工作站、大容量存储单元以及设备接口提供了一个高速、宽带网络。这种结构的关键点是 :1开放式的并且是非专用的 ,避免传统设计方法的浪费。 2结构化和标准化 ,支持组装、增长性和技术性插入。 3采用标准的与用户隔离的硬件和软件接口组成 ,使用户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 ,并且简化了集成 ,缩短了设计周期 ,压缩了研制和维护费用。文中对国际空间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初期设计、接口和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做了概要性叙述  相似文献   
30.
高振国  温东新  刘宏伟  左德承 《宇航学报》2006,27(4):806-813,818
计算机仿真是测试评估网络协议性能的基本技术,而无线自组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热门无线网络技术。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章对无线自组网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本文以构建易用合理的无线自组网仿真场景为目标,从仿真软件、仿真场景和移动模型这三个方面综合说明了构建无线自组网仿真场景的相关技术。本文对三种通用网络仿真软件NS-2,Glomosim和OPNET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无线自组网研究中几种典型的仿真场景,最后介绍了常用的几个节点移动模型,分析了移动模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文对构建无线自组网仿真环境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