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航空   441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119篇
航天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非定常气动力对飞行动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糊逻辑非定常气动力建模的基础上,研究了非定常气动力对飞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非定常气动模型与定常气动模型的差别.其次采用分支分析方法,对带定常与非定常气动模型的飞行动力学系统的陡尾旋状态平衡分支图进行计算、比较与分析.并通过仿真对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大迎角状态下,非定常气动模型与定常气动模型存在较大的差别,对飞行动力学特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大迎角控制律设计中考虑非定常气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2.
为了评价和鉴定新的体轴系加载的校准设备,用五台天平和六个模型进行了两种校准设备、两种校准方法的对比试验,给出了两种天平公式用于处理风洞测力数据结果的差异,分析了其原因,对两种设备和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43.
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与控制的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燕斌  陆宇平 《宇航学报》2009,30(6):2176-2181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及不确定性等特点,提出 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具有典型结构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几何外形为研究对象,结合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的有关理论,建立飞行器的非线性纵向模型 方程;然后在不同飞行条件下获取多个平衡点,分析飞行的气动特性,进而在每一个平衡点 上设计具有非线性解耦控制能力的控制器,并将得到的多平衡点控制参数结合起来,进行插 值计算,实现多平衡点的连续飞行;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44.
三维非结构网格的生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阵面推进法生成了高质量的三维四面体非结构网格,该方法的特点是在生成单元的同时引入结点,与其他预布结点的方法相比,其好处是能更好地控制网格单元尺度在整个计算域的合理2并提高网格质量。用Delaunay方法连接存储有控制参数的结点生成了背景网格。网格生成过程中采用了合理的数据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程序运行效果,最后给出了M6机翼的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245.
为了研究弹射过程中人体肢体的气动特性和防护方案的有效性 ,在 1 .2m×1 .2m跨超声速风洞中进行了人椅组合模型肢体测力和局部压力测量试验研究 ,试验的M数范围为 0 .4~ 2 .0 ,迎角范围为 5°~ 30° ,侧滑角范围为 0°~ 90°。结果表明 ,这次试验是成功的 ,所研究的防护装置都是有效的 ,侧滑使背风侧肢体被吹开的趋势增强 ,抬腿对肢体气动特性的干扰影响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46.
在FL-24风洞中,采用8台天平分别对母机、六枚“品”字形低阻弹及其外挂组合体同时进行了外挂测力试验。结果表明,各外挂物受机翼下洗流影响,其法向力、俯仰力矩特性与其单个外挂物在自由流中呈现的特性大不相同;翼下挂低阻弹及其挂架受侧洗流影响较大,零侧滑角时产生了横向气动特性;处于机翼复杂流场下的外挂物,除滚转力矩量值不大外,侧向力和偏航力矩量值分别与法向力和俯仰力矩量值相当。  相似文献   
247.
柔性翼微型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福星  朱荣  周兆英 《航空学报》2008,29(6):1440-1446
 柔性翼有望提高微型飞行器(MAV)的抗风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柔性翼的气动性能,建立MAV数学模型,并为飞行仿真和飞行控制设计做准备,在低雷诺数风洞中对柔性翼微型飞行器进行了风洞试验,同时采用翼型、机翼平面形状和尺寸大小均相同的刚性翼进行了风洞对比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柔性翼相比于对应的刚性翼,失速迎角较大;柔性翼的最大升力系数较大,但是柔性翼的变形在提高升力的同时也增大了阻力,升阻比的情况较为复杂;在较低雷诺数情况下,柔性翼的纵向静稳定性略优于刚性翼;柔性翼的长周期和短周期模态的衰减特性和阻尼特性略优于刚性翼。  相似文献   
248.
应用参数化三次B样条对机翼进行了参数化建模,在自动几何生成基础上,应用面元法与物理光学法对机翼气动性能与隐身性能进行分析,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气动隐身多学科多目标优化,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总体设计阶段的机翼气动/隐身设计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应性强,可方便地对机翼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也可用于其它翼面类部件的气动隐身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49.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re performed for a two-pass square channel with 45° staggered ribs in non-orthogonally mode-rotation using the second moment closure model. At Reynolds number of 25,000, the rotation numbers studied were 0,0.24, 0.35 and 1.00. The density ratios were 0.13, 0.23 and 0.50.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high buoyancy parameter and high rotation number with a low density ratio, the flow in the first passage is governed by the secondary flow induced by the rotation whereas the secondary flow induced by the skewed ribs was almost distorted. As a result the heat transfer rate is enhanced on both co-trailing and co-leading sides compared to low and medium rotation number. In contrast, for the second passage, the rotation slightly reduces the heat transfer rate on co-leading side at high rotation number with a low density ratio and degrades it significantly on both co-trailing and co-leading sides at high buoyancy parameter compared to the stationary, low and medium rotation number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fair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bend region and the second passage, while in the first passage were overestimated at low and medium rotation numbers.  相似文献   
250.
绕三角翼纵向俯仰大迎角气动特性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立芝  高正红 《航空学报》2003,24(5):414-416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 对三角翼从0°上仰至90°的动态流场结构进行了计算, 在此基础上, 对三角翼在上仰过程中受到横侧小扰动情况下的流场结构和气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给出了三角翼纵向动态情况下的气动力系数变化, 特别是大迎角横侧力矩系数的变化特征, 并对受到横侧小扰动后横侧运动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 机翼的上仰运动延迟了机翼上翼面旋涡的破裂。同时, 随着机翼俯仰角速度的提高, 机翼抵抗旋涡非对称破裂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翼运动的稳定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