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6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航空   1994篇
航天技术   232篇
综合类   307篇
航天   4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01.
周向布局对高负荷串列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不同周向布局下串列叶栅各排性能变化的机理,按扩压因子大小分布设计了一系列串列叶栅,每组串列叶栅进行6种周向布局计算分析;而后对一组串列叶栅前后排叶片积叠轴分别进行了弯曲处理,研究沿展向非均匀周向布局对串列叶栅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周向布局可以改变叶栅通道扩张规律从而改变流场压力分布。随着周向偏距增大,前排负荷增加,后排负荷降低。增大周向偏距可减小串列叶栅前后排损失,T5算例中80%周向偏距方案相对原型损失减少51.3%。前排叶栅决定了串列叶栅可用攻角范围,并且随着周向偏距增大,串列叶栅的可用正攻角增加。随着周向偏距增大,后排叶片端区分离会减小。串列叶栅整体正弯减小14.5%的总压损失系数。采用单独前排反弯或者单独后排正弯分别减小了15.6%和55.2%的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902.
基于密切原理的Bump进气道外压缩鼓包逆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切乘波理论提出一种Bump进气道外压缩鼓包的设计方法,可根据制定的激波形状及其曲率中心分布来逆向求解外压缩鼓包型面。通过引入曲率中心分布这一变量,可以控制横截面激波形状并调节外压缩鼓包的三维外型及其表面横向压力分布,进而提高外压缩鼓包的附面层排移能力。同时,发展了一种Bump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快速估算法,能够在设计初期以不超过2%的误差快速给出进气道的流量系数。结果表明:基于密切原理的外压缩鼓包设计有利于改进Bump进气道的流量捕获和附面层排移能力。算例中,较锥导鼓包模型,密切鼓包方法设计的Bump进气道流量系数提升4.03%,附面层排移能力提升2.12%。   相似文献   
903.
以拉伸应变能寿命预测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低循环疲劳模拟试验件(简称模拟件)设计的基本准则。针对某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盘螺栓孔部位进行了模拟件优化设计,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试验器能力、螺纹连接强度和所需毛坯盘数量等限制因素。优化目标为模拟件与螺栓孔虚拟裂纹0.8mm内第一主应力和第一主应变分布一致,以及最大应力点第二主应力与第一主应力比值一致。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弹塑性校核。采用该模拟件构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由模拟件试验数据得到的安全寿命和轮盘试验给出的安全寿命的差距为4.48%。   相似文献   
904.
伺服阀节流器零件流量配对精度要求很高,传统流量配对的方法存在配对精度差的问题,直接影响伺服阀产品稳定性。针对伺服阀行业节流器零件流量小、配对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液压桥路的原理开展伺服阀节流器小孔流量配对方法研究,通过建立物理仿真模型分析了节流器零件不同流量对前置级压力以及伺服阀整机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对节流器新型配对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现有伺服阀产品节流器配对的高精度要求,具有操作方便、分辨率高的特点,该结构形式可以推广到其他类似的小孔类零件高精度配对场合。  相似文献   
905.
中心出气对高位进气旋转盘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实验的方法对三种预旋角度(0°、15°、30°)高位进气中心出气的转静系旋转盘附近冷气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中心出气量最大为总流量的10%.实验结果显示:由于中心出气量占总出气量较小时, 对转盘表面的平均努赛尔特数影响不大, 可以忽略中心出气对换热的影响.中心出气量的增加将导致静盘中心附近压力下降得较快, 而转盘转速在不同进气方式情况下对腔内静压的影响各不同.   相似文献   
906.
吸附式风扇/压气机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吸附式风扇/压气机是目前国内外高增压比压缩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其产生的背景, 研制的必要性, 技术特点以及研究动向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这一技术的采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压比, 减少发动机的轴向长度和重量, 降低风扇的噪音;在做功能力增加重量减轻的同时, 能够增加飞行器的灵活性以及有效载荷, 从而减少燃油消耗.但是这种新型的结构也带来了强度、气弹稳定性等问题, 对此给出了一些分析结果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7.
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启祥  戈雯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03-1807
在单爆震试验平台上对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激波反射器结构尺寸,测量了爆震管内气体压力变化历程及火焰传播速度,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结果表明:激波反射器对爆震波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取决于反射器中的反射锥及反射孔板的结构与尺寸;在反射锥堵塞比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反射锥锥角使得爆震波的形成距离最小;而反射锥与反射孔板的间距增大,爆震波形成距离增大,一旦形成稳定的爆震波后,反射器对爆震波压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8.
魏民  李军 《航空发动机》2007,33(4):40-42
简要介绍了同步整流技术的原理,提出了以同步整流技术测量航空发动机磁感应式传感器信号的方法,实现了信号测量准零温度漂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9.
出流比对扰流柱通道弦向出流量影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情况,对叶片内流通道工程计算程序进行验证,针对不同的弦向出流比(弦向出流量与总流量之比),通过实验测量了梯形通道短扰流柱排的端壁静压分布,以及各段弦向出流量沿叶片径向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当弦向出流比较大时(c≥0.5 ),沿径向静压变化小,扰流柱区域的流动基本为弦向流动。当出流比较小时(c<0.5)时,沿径向静压变化明显,压力先下降而后回升。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既有弦向流动,同时又有径向流动。(2)大出流比时(c≥0.5 )各段出流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而小出流比时(c<0.5)各段出流量变化幅度较大。(3)总压损失系数随着出流比、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对涡轮叶片内部冷却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10.
The compression creep deformation of the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SiC particles reinforced Al-Mg-Si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pressure-less infil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eep stress exponents are very high at temperatures of 673 K, 723 K and 773 K, and if taking the threshold stress into account, the true stress exponent of minimum creep strain rate is still approximately 5, althoug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reinforcements is very high. The creep strain rate in the high volume fraction rein- forced aluminum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is controlled by matrix lattice diffus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reep-strengthening effect of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silicon carbide particles is significant, although the particles do not form effective obstacles to dislocation mo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