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航空   803篇
航天技术   165篇
综合类   122篇
航天   2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NY9200GA树脂体系预浸料自动铺放粘结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NY9200GA环氧树脂 体系预浸料的自动铺放粘结性工艺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预浸料粘结性测试装置,通过单因素试 验,研究不同铺放工艺条件下预浸料的层间粘结性变化规律;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各铺放工艺 参数对粘结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铺放温度的升高,预浸料层间粘结性先增大后降 低,在温度为40 ℃时粘结性出现峰值;铺放压力的增大和速度的减小均会增加预浸料层间的粘结性;温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值的影响最大,压力的影响次之。此外,预浸料层间粘结性与放置 时间和纤维方向有关,在室温环境中存放的时间越长,预浸料层间的粘结性越低;随着相邻铺 层间纤维夹角的增加,预浸料层间粘结性也逐渐增加,其中0°/90°铺层间粘结性是0°/0°的 近两倍。  相似文献   
72.
魏东  杜雁霞  石友安  桂业伟 《宇航学报》2015,36(10):1108-1113
为获得非均匀气动加热条件下高超声速飞行器不同部位的合适的热防护系统厚度,发展了一种基于网格变形技术(ASD)的隔热层结构优化方法。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复合材料隔热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在局部均布热流载荷、三角形均变热流载荷和二次函数热流载荷等作用条件下建立隔热层结构的热固耦合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ASD技术与热固耦合分析相结合的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网格变形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优化过程中的网格自动更新问题,并得到了光滑柔顺的厚度形状曲线,优化后更充分发挥了隔热层结构各层材料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不同间距、不同根数的纤维束穿刺成型炭纤维预制体,经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沥青浸渍-高压炭化致密制备穿刺C/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穿刺间距2.1mm、穿刺束纤维根数为12K的C/C复合材料获得高的拉伸强度,Z向拉伸强度131.4MPa,XY向拉伸强度111.3MPa;随着穿刺间距减小、穿刺丝束纤维根数增加,Z向纤维含量增加,Z向拉伸强度明显提高。穿刺C/C复合材料1800℃真空条件下的拉伸强度与室温相当,拉伸模量低于室温,延伸率高于室温;常温拉伸断口较平整,且纤维/基体间的裂纹明显,而高温拉伸断口参差不齐,纤维及基体断面粗糙,呈现出假塑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74.
超近程逼近过程中,服务航天器为刚柔液耦合的复杂系统,单摆等液体晃动模型不再适用,对这种工况下的航天器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的研究。采用虚功率原理推导了一种新的适用于三轴推力作用下的液体晃动等效模型,通过引入相对位置导引矢量与相对位置误差矢量,建立了相对轨道误差动力学模型,结合相对姿态动力学模型,得到超近程逼近段的刚柔液耦合的相对轨道姿态动力学模型。针对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干扰,设计了基于滑模估计器的相对姿轨耦合控制律。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控制律的有效性,仿真中的晃动结果与Flow-3D结果能够吻合,验证了晃动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5.
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化学键理论、可逆水解理论、互扩散和互渗透网络(ID IPN)理论、可塑性变形层理论等界面作用理论,介绍硅烷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GF)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能以及FRP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在Г.М.古尼耶夫中值老化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与自然大气腐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确定了自然大气环境腐蚀试验的层间剪切强度的中值曲线方程,并得出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与自然大气环境腐蚀之间的当量关系.试样表面及断口微观形貌的观察分析进一步证明:实验室模拟加速腐蚀与自然大气环境腐蚀具有相似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77.
航天器密封舱真空热试验用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密封舱段的航天器在进行真空热试验时,经常需要对密封舱内压力进行调节控制。压控系统具有泄压、复压、稳压功能,可以实现密封舱内压力调控的目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某型号真空热试验用密封舱压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方法,同时解决了真空低温环境下真空管路的隔热与密封难题。通过模拟测试对系统主要指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78.
LJ-2型离心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LJ-2离心机电气拖动系统老化、故障率高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了改造:电气拖动系统由PLC和DCS800数字直流调速器构成,工控机或HMI作为上位监控,更新了机械辅助传动系统,实现了离心机转臂上仪器与地面计算机光纤通讯,并增加了地面油站向转臂上设备提供液压油的能力。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拖动系统性能更佳,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79.
某探测器上火箭发动机热防护仿真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涛  孙冰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6):1407-1411
根据某探测器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条件,分析和计算探测器上火箭发动机的热环境参数.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火箭发动机固壁辐射热流密度,依据热流边界条件设计热防护方案;利用有效发射率表征多层隔热材料隔热性能并进行温度场数值仿真.由于多层隔热材料性能参数的不易确定性,计算了参数在较大范围内的热防护效果.通过仿真计算验证热防护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分析影响热防护效果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多层隔热材料的有效发射率是影响隔热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比热容、表面发射率、密度对热防护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0.
建立了立式旋转试车台,研究了高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地面静止及不同过载(15gn,15gn;35gn,15gn)条件下点火对比试验,获得固体火箭发动机在不同过载条件下内弹道性能以及绝热层和喉衬的烧蚀规律。试验表明,随着过载增加,发动机压强增大、工作时间缩短;横向与轴向的组合过载恶化了烧蚀环境,使喉衬出现偏心烧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