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234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强制流动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FCVI)作为一种制备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克服了传统CVI中气体扩散传输与预制体渗透性的限制,可在短时间内制备出密度均匀、性能优良的制件。本文分析了在FCVI工艺过程中预制体温度与气体温度的区别,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了FCVI中气体温度与预制体温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Cf/SiC复合材料先驱体转化法浸渍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升高温度可急剧降低PCS/DVB溶液的粘度,有利于浸渍。PCS/DVB溶液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50-60度,2MPa,PCS熔融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300度,2MPa,采用PCS/DVB溶液法浸渍时的浸渍效率优于PCS熔融法,经四个浸渍裂解周期后溶液法制备的材料密度(1.53g/cm3-1.61g/cm3)明显优于先驱体熔融法(1.43g/cm3-1.52g/cm3)  相似文献   
33.
吸波Cf和SiCf的制备及其微波电磁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吸波Cf和吸波SiCf的制备方法方法和微波电磁特性,降低Cf的碳化温度、改变Cf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对Cf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对Cf进行掺杂改性能制备出吸波性能优良的Cf,采用高温处理,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和掺杂异种元素可制备出吸波SiCf.  相似文献   
34.
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是一种关键的结构材料,将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引入复合材料中将有可能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文章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接枝、电泳沉积等技术在制备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碳纳米管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提出电泳沉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而具有规模化生产的工业潜力.  相似文献   
35.
为降低PAN原丝中的DMSO(二甲基亚砜)残留量,减少其对原丝的拉伸、预氧化处理等过程的不利影响而造成的碳纤维的结构缺陷、强度降低,将超声波水洗技术应用到PAN原丝水洗工艺中.结果证明,新方法明显提高了水洗效果,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原丝中DMSO残留量.  相似文献   
36.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   
37.
利用空间带电粒子模拟设备模拟真空电子辐照环境,研究真空电子辐照条件下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和质量损失率变化规律,并利用XPS和SEM对辐照前后复合材料表面性质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150 keV真空电子辐照作用对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表面影响较大,随着真空电子辐照注量增加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而层间剪切强度先增加后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8.
对纳米炭黑(UC)、特导纳米炭黑(L6)、碳纳米管(CNT)三种材料在8~18 GHz波段吸波涂层进行了优化设计及吸波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的复介电常数随着纳米碳材料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实部和虚部均以不同的速度增大.利用理论计算的Cole-Cole图,结合实验测得的复介电常数,求解出这三种材料理想的介电常数,材料的质量分数和吸波涂层的匹配厚度.结果表明,CNT的吸波效果最好,当CNT质量分数为20%涂层、厚度为1.6mm时,反射衰减率在11.2~ 15 GHz均优于-10 dB吸收峰最大值,达到29.6 dB.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含中心穿透裂纹的碳/环复合材料层压板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损伤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以[±45/O_6]_s、[(±45)_3/O_2]_s、[O/±45/O]_s和[90/±45/90]_s四种层压板为主的多种层压板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计算,对工程上常用的以O°、±45°、90°三种铺层构成的各种π/4层压板在含裂纹时的板内应力分布、裂纹扩展方向、断裂机理和含裂纹时的极限强度(剩余强度)进行了分析。试件由T300/648E制成。研究表明,铺层组分比例的不同对裂纹的扩展方向和含裂纹层压板的极限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在探讨损伤扩展规律的基础上,也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多向编织碳/碳复合材料的强度与断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细编穿刺三向C/C复合材料的拉压特性,分析相应的微观破坏模式,实测了C/C复合材料中Z向纤维束力学性能的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彰:细编穿刺三向C/C复合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载荷作用下具有双模量和呈现非线性。Z向强度受穿刺纤维束纤维根数和间距控制,用最弱环连接理论考虑Z向纤维强度的统计分布,预报σ-ε关系与实验符合较好。XY向强度由碳布强度贡献,其破坏主要是碳布层间的拉剪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