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468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1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01.
本文介绍了精密离心机动态半径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通过串口接收下位机采集的数据,经过处理的数据在上位机界面以实时曲线的方式显示。本系统基于VC环境下设计实现,可实现离心机动态半径的在线检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502.
80C31微处理器单粒子效应敏感性地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不同厂家的80C31微处理器,利用重离子、锎源模拟源进行单粒子效应地面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80C31微处理器单粒子效应试验原理、试验方法、试验系统的软硬件组成以及试验取得的结论。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80C31微处理器单粒子翻转和单粒子锁定特征参数。研究结果可为被测器件在卫星型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3.
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聚能冲击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爆炸冲击试验对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聚能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的聚能冲击破坏的宏观和微观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导爆索直接与碳/环氧接触时,碳/环氧复合材料将被破坏;在导爆索和碳/环氧之间加入橡胶,可以保护碳/环氧复合材料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504.
防弹陶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防弹陶瓷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两种典型的防弹陶瓷。对于Al2O3防弹陶瓷着重于复相结构的分析;对于B4C着重于烧结工艺及陶瓷性能方面的概述。并对防弹陶瓷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列举了几种较新的防弹陶瓷材料并提出了将纳米复相陶瓷用于防弹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505.
一种快速制备C/C材料方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的C/C材料制备方法--快速化学液气相渗透致密法。利用该技术,采用碳毡作预制体,以两种液态低分子有机物作碳源前驱体沉积时间在3h内,沉积温度在900℃ ̄1100℃范围内可获得密度达1.74g/cm^3的C/C材料。碳纤维表面最大沉积速率可达64μm/h,比传统的等温CVI沉积速率(0.1μm/h ̄0.25μm/h)提高了200倍以上,并初步分析了该技术快速致密多孔预制体的机理。  相似文献   
506.
采用32位ARM内核的S3C44B0作为核心微处理器,设计了网络洗碗机控制器各个模块的硬件电路,包括系统电源、FLASH、SDRAM、网口、LCD显示屏等.在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linux的软件平台上,移植了用户图形界面minigui,编写了洗碗机的应用软件.试验情况表明,系统既可实现洗碗机现场操控功能,又能够进行基于以太网的数据通信,对洗涤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测,其可靠性和实时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07.
C/C扩张段与喷管基础段的连接结构是影响C/C扩张段热应力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最优连接形式,采用相同的边界条件、材料参数和结构尺寸,对螺纹、倒锥、销钉和套锥共4种典型连接结构的C/C扩张段进行了热应力数值模拟。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对比分析,并考虑工程应用性,认为销钉连接结构最优。采用φ340 mm试验发动机,对销钉连接结构C/C扩张段开展了热试车考核。试车后,C/C扩张段结构完整,验证了该连接结构的设计合理性。热试车过程中,成功测试了C/C扩张段外壁面的实时温升曲线,各测点的温升规律以及沿轴向的温度趋势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发动机工作结束时最高温度达1 127℃。  相似文献   
508.
航天测控通信网自建成以来,整体运行较为稳定,但在网络安全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研究和解决目前航天测控通信网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在分析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分层协议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IP网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漏洞及常见攻击方法,详细介绍了当前航天测控通信网的网络安全部署情况,根据网络现状分别对航天测控通信网上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纵向分析,针对分析出的各类安全问题,进一步给出了有效的防御措施和防护方法。最后,探讨提出了一套航天测控通信网配置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建立设备配置信息库、检查信息记录库及网络故障库等,实现了对航天测控通信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509.
建立了合适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和SiC涂层厚度数学计算模型,并通过工艺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发现通过该模型计算出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和SiC涂层厚度与SEM照片分析结果基本接近,因此可利用上述模型估算出C/SiC复合材料产品的化学气相沉积碳界面层厚度和SiC涂层厚度,快速评估C/SiC复合材料产品化学气相沉积质量能否满足实际工况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10.
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志坚 《宇航学报》2004,25(3):247-250
在原有卫星测控网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的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国内外的地面测控站和遍布三大洋的四艘远洋测量船保证了地面与飞船的测量控制和通信,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它不仅能满足载人航天任务的高可靠、高精度、高覆盖、高速率的需要,还能同时为30颗以上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发展的航天测控通信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