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343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41.
开展了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直流抑制实验研究,考察了直流流动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估算了不同制冷温度下制冷机循环的需气量,采用两个并联排列、指示箭头方向相反的阀门,称之为并联逆向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对直流进行抑制,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单阀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存在的直流问题。在2kW(RW2)和4kW(CP4000)压缩机驱动时分别获得了18.4K和14.7K的最低制冷温度,对应在30K的制冷量为11.5W和29.5W。  相似文献   
442.
针对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稳定性,本文开展了研究。理论分析了脉管制冷机温度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制冷功率、填料组成和工质组分等因素对脉管制冷机稳定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不稳定现象形成的机理,对于今后开展脉管制冷机的实用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3.
实验研究了管外换热状况对振荡管最佳射流激励频率及管内振荡流特性的影响,采用自然对流及强制对流(轴向水冷却)两种不同的管外换热形式,并用管外平均对流换热系数a来定量评价管外换热状况,研究表明,自然对流(a=14.5W/m^2.C)时,最佳射流激励频率fopt随影胀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强化管外传热后(a=1140W/m^2.C)振荡管的制冷效率明显提高且受射流激励频率的影响变小,同时fopt显著降低且  相似文献   
444.
笔者介绍了一种验证灰尘气体中驻点热流率增大机理的方法。在灰尘负荷率相同 ,微粒速度相近条件下完成激波管 2e区实验气流分别为亚声速与超声速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含灰气流中驻点热流率增大只与灰粒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445.
为了掌握燃气流过有机玻璃圆管的降温情况,以设计出可实现所要求的燃气出口温度的降温装置,对燃气流过有机玻璃圆管内,管内壁径向热降解的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推导出的PMMA管内壁面平均升温速率与特征降解温度关系式结合动网格和质量掺混技术求解该问题,得到固定与不固定燃气入口面积情况下管内壁面轮廓的时间形及流场参数时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固定燃气入口面积较不固定燃气入口面积对燃气的降温量大;固定燃气入口面积时,入口处管内壁面的径向降解程度最小,距入口沿轴向一段距离处管内壁面的径向降解程度最大;不固定燃气入口面积时,入口处管内壁面径向降解程度最大,出口处管内壁面的径向降解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446.
气流通过Helmholzt振荡腔产生脉动气流.实验固定振荡腔进出口直径和振荡腔直径, 在改变振荡腔腔长的情况下, 在圆管进口Re为22000到82000范围内对等热流加热条件下的圆管换热实验进行了研究.实验将脉动气流所产生的圆管换热效果与定常气流产生的换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流流经Helmholzt振荡腔后对圆管换热有强化作用, 其强化作用主要集中在沿圆管轴向前10倍直径的长度上, 强化比约为1.1-1.9.随着距离增大换热强化比迅速减小.振荡腔腔长对换热效果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7.
弯曲多孔壁不同倾斜角气膜孔整体气膜冷却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弯曲多孔壁气膜冷却整体冷却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弯曲多孔壁由等曲率凹壁面多孔壁实验板来模拟, 实验研究了相同排列方式下2种不同小孔倾角方案整体气膜冷却效率, 分析了弯曲通道曲率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得到了沿流程的展向平均冷却效率及x/d=21.8和x/d=65.3处展向冷却效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吹风比是影响凹壁面小孔气膜冷却效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吹风比的增大, 2种孔倾角冷却效率的差异变小;主流通道中气体的流动规律对冷却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48.
利用测量强激波波后N2+第一负系(0,0)带和(1,2)带的辐射,对强激波后振动温度历程的测量过程进行了探索,并利用Langmuir探针技术,在低密度激波管中对强激波后电子数密度历程进行了测量.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2+B2∑u+态的激发比振动能的激发更快;实验测得的振动温度有明显的周期性振荡;在激波速度7.65~7.85km/s、p1=1.33Pa、实验段内径0.8m下,实验有效时间只有约6.5μs,实验中的电子数密度不能达到峰值.在约10倍波前自由程的实验有效区域内,电子数密度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449.
报道了在国内首次实现的矩形激波管内气/液界面上(即Atwood number,A1)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现象.实验在一台垂直矩形激波管中进行,得到了较低马赫数(M=1.36和1.58)下,多元扰动R-M不稳定性后期阶段气泡和尖钉高度对时间的增长规律,即气泡高度hb~t0.55±0.01,尖钉高度hs~t.当激波马赫数从1.36增加到1.58时,气泡和尖钉高度对时间的指数规律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气泡的增长速度没有受到影响,而尖钉增长速度却有大幅度的增加.同时还观察研究了多元扰动R-M不稳定性中典型的气泡竞争现象.  相似文献   
450.
在侧挂构型发射任务中,中心承力筒与卫星直接连接,其动力学特性对卫星的振动响应有直接影响。首先分析中心承力筒的模态特性,据此完成粒子阻尼器的结构参数设计。随后,使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仿真方法,确定了阻尼器填充粒子的最佳直径和阻尼器最佳安装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下星箭界面减振效果可达40%。最后,使用最优粒子阻尼参数开展水平激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安装粒子阻尼器相比,中心承力筒+粒子阻尼器组合体的减振效果可达35%以上,与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