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402篇
航空   1543篇
航天技术   259篇
综合类   269篇
航天   2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理及应用的若干进展回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解少飞  杨武兵  沈清 《航空学报》2015,36(3):714-723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对飞行器的热传递、表面摩阻和流动分离等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再入飞行器和吸气式巡航飞行器。然而,人们对边界层转捩机理中的很多问题认识还不清楚,或存在争议。本文从扰动波演化的角度回顾了高超声速边界层感受性、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作用的国内若干研究进展,并以基于谐波共振的人工转捩技术为例示范了这些机理认识在转捩控制上的应用。扰动的产生和发展是认识边界层转捩机理的核心。通过研究扰动波来认识边界层转捩机理,开展应用创新研究对提升飞行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PR状态方程在超临界喷射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临界流体物性的特殊性,对超临界喷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基于PR状态方程建立了考虑超临界流体特点的超临界喷射数值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超临界C10H22喷射到超临界N2环境中的喷射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采用PR状态方程的真实气体模型和理想气体模型得出的密度、温度、质量分数分布以及超临界喷射长度和喷射扩张角的变化规律和差异性,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种模型在物性预测上的差异会造成以上喷射特性模拟结果的巨大差异,理想气体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误差很大,利用真实气体模型能够得到与试验数据较为吻合的结果。基于PR状态方程的超临界喷射数值模型准确可靠,可为碳氢燃料的超临界喷射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从积分形式的二维Lagrange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用有限体积格式进行计算,针对不规则的四边形网格,在用次级网格的方法确定网眼内物理量的梯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体积加权的方法来构造网眼内的线性插值多项式。将新网格进行了细划,先确定新网格小网眼中心点的密度,将小网眼的质量直接计算出来,再计算新网格的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密度,从而实现高精度重映。最后用ALE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
Scholer  M.  Treumann  R. A.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7,80(1-2):341-367
This is a brief overview on what we know and do not know about the low-latitude boundary layer (LLBL) at the flanks of the magnetotail. On the basis of recent observations, simulations and theories we conclude that reconnection is the dominant process in generating the LLBL and its structure probably even under northward IMF conditions. Part of the LLBL always seems to be on open field lines. Possibly the LLBL possesses a double structure with its outer part open and inner part closed. Anomalous diffusive processes cannot sustain the LLBL but provide sufficient diffusivity for reconnection. Strong diffusion is only expected in narrow localized regions and can make the transition to superdiffusion. Kelvin-Helmholtz instability (KHI) is favoured for northward IMF, producing vortices at the tail flanks. Its contribution to efficient mass transport still remains questionable. Coupling of the LLBL to the ionosphere can strongly affec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LLBL, causing turbulent eddies and detachments of plasma blobs as also field-aligned currents and electron heating.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LLBL are affected by field-aligned electric potentials that decouple the LLBL from the ionosphere. Non-ideal coupling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dusk flank is decoupled, favouring KHI, while the dawn flank is dominated by currents and turbulence.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一种求实系数高次代数方程全部根的新方法。提出一种求根精度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96.
97.
本文研究单输入n阶常系数线性系统满足二次型指标(积分区间有限,终点给定为(o,…o)) 的最佳控制。所得结果使用户无需解Riccati方程,也不要用数值法解出两点边值问题,仅由这个两点边值问题的特征根即可构造变系数线性最佳控制。这个结果既适于低价(n=1,2,3)时用来写出变系数线性最佳控制的一般表达式(17)—(19),也适于高阶时用计算机计算,其程序已用FORTRAN-Ⅳ在AD三TAMAX-186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98.
平板上钝缘舵在超声速绕流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平板上的直立钝缘舵在M_∞=1.79、2.04和2.50的条件下,研究了该平板干扰区中的三维分离特性。着重讨论了钝缘直径、舵面迎角和来流马赫数对主分离线位置和形状的影响。分析了该类三维分离在性态上更强地依赖于无粘流动特性。此外,还对分离区内的二次分离发展过程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几个具体实例的计算,证实了在电磁场边值问题的矩量法求解过程中,选用不同的基函数其解的数值稳定性会有很大的差别。从而有可能选择一种数值稳定性比较好的基函数来进行矩量法求解。另一方面,提出了选用多尺度子域基函数,并通过多次迭代来提高矩量法解的精度的算法。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系数矩阵的条件数,而且还降低了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稳定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0.
Compared with a copper wire electrode, molybdenum wire with a poor conductor is usually used as the electrode in high speed wire-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HSWEDM), so the resistance of an ultra-fine wire cannot be ignor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ultra-fine wire and the conventional diameter wire, the continuous discharge waveform of two kinds of wire electrodes was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multichannel discharge phenomenon in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