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53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缝隙扩压叶栅近壁流场与流动损失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缝隙射流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与近壁流场结构的影响机制,实验研究了设计冲角下有/无缝隙结构的高负荷弯曲扩压叶栅近壁流场结构与出口气动损失分布规律,获得了叶片近壁压力场数据、流动图谱以及叶栅出口流动损失参数.结果表明,缝隙两端压差导致的从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的射流能够增加附面层高熵流体的能量,缝隙射流将局部积聚的低能流体及时引向主流,减小高熵流体在叶展中部或端区掺混撞击,抑制了栅后尾迹高熵流体的过度聚集,从而有效提高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2.
超声速串列转子三维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健  赵庆军  杜建一 《推进技术》2012,33(5):719-725
为了揭示超声速串列转子流场的流动规律,运用全三维粘性流场计算程序对超声速串列转子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声速串列转子可以实现激波增压和气流折转增压的联合应用。串列转子前后排叶片的相互干涉导致后排叶片前缘形成脱体激波,引入了一定的激波损失;前排叶片65%~75%叶高范围内近压力面低速流体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排叶片的增压能力;转子通道内叶尖泄漏流、通道激波和机匣附面层的相互作用造成转子前后排叶片叶尖处的气流落后角增大;串列转子出口静压的升高将削弱转子内结尾激波强度,提高转子气动效率。  相似文献   
103.
用改进了的LP法求解一类强非线性自由振动的初值问题及一类非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未知函数取值较小时)。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对于求解强非线性问题,具有很好的精度,而通用的奇异摄动法(如多尺度法)或M.E.Shvez法则差多了。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将现有的Adams-Cowel方法由求初值问题扩展到求一类边值问题,并将之应用于对同步卫星的轨道测定和预报,仿真与实算结果表明:方法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付少林  杨荣菲  刘长青  舒杰  葛宁 《推进技术》2019,40(11):2464-2472
在涡轮稳态性能试验中,由于探针几何堵塞限制,进/出口测量截面上过少的测点以及近端壁流场信息缺失影响涡轮等熵效率的评估精度。本文基于涡轮出口截面近壁边界层与平板湍流边界层速度分布相似的假设,首先发展了涡轮近壁边界层总温、总压计算模型,然后利用PW E3单级高压涡轮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发现此近壁边界层模型能大幅改进涡轮测试效率的精度,轮毂近壁测点位于5%~10%叶高、机匣近壁测点位于90%~95%叶高时,近壁边界层模型修正的涡轮效率精度最高。测试截面位于涡轮出口3倍转子叶根轴向弦长下游时,在不同的涡轮工况下,涡轮的修正效率与CFD全流场计算效率的误差小于0.3%。利用此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探针周向、径向测点数对涡轮效率的影响,获得了高精度测试效率所需的最少周向测点数为5,最佳径向点数可取7~10。获得的试验数据后处理方法以及测试探针布局准则,能用于指导工程上涡轮性能试验方案设计以及试验数据后处理。  相似文献   
106.
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附面层流态变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波  王掩刚  肖敏 《推进技术》1999,20(3):64-68
以平面叶栅中的二元叶栅模型为试验对象,测量了在不同来流条件下叶片表面流场分布情况及栅后气流参数,分析了不同来流条件下叶片表面附面层流动状态的变化。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重点研究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和冲角下,叶片表面压力梯度对层流附面层向紊流附面层转捩过程的影响,通过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来流条件对转捩过程的影响,为从机理上更深刻地认识叶片表面粘性附面层转捩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边界层特性对雷诺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涛  程洪贵  杨琳  邹正平  李维 《推进技术》2005,26(4):328-334
通过对有压力梯度下的边界层进行研究,模拟低压涡轮叶片表面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叶片表面不同负荷分布形式情况下吸力面边界层特性对雷诺数的敏感程度。计算中,分别采用了三种典型的涡轮气动负荷分布形式:后加载、前加载、均匀加载等,并分别模拟了三种不同的雷诺数下的边界层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雷诺数情况下,不同负荷分布形式吸力面边界层发展呈现出明显差异;而不同负荷分布形式下叶片表面边界层特性对雷诺数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相对而言,均匀加载形式对雷诺数的敏感程度最小,更适应低雷诺数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8.
Abstract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 airfoil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of conventional airfoil for Reynolds number varying from about 10~4to 10~6.In order to reveal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the unsteady flow around a stationary two-dimensional elliptic airfoil with 16%relative thickness has been simulated using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γ-Reθt transition turbulence model at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for flow Reynolds number of 5×10~5.The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comput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umerical method works well.Through this study,the mechanism of the unconventio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foil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s coupled with the wind tunnel result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at the leading edge and the unsteady flow separation vortices at the trailing edge are the causes of the case.Furthermore,a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physics of how the flow behavior affects the elliptic airfoil’s aerodynamic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09.
郭爽  陆华伟  宋彦萍  吴锤结 《推进技术》2013,34(11):1466-1473
为探明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与栅内旋涡结构的关联,通过十个横截面的实验测量结果研究了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抽吸端壁附面层前后的主要旋涡结构以其对应损失的演变过程。研究对象为矩形低速扩压叶栅,来流马赫数约为0.23。研究结果表明,端壁附面层的变化对叶栅端区的主要旋涡发展过程影响显著。在原型方案中,壁面涡、尾缘脱落涡的演变过程对应着较高的流动损失,通道涡自身产生的损失较小,主要起到向远离端壁的方向输运低能流体的作用;在流向槽吸气方案中,壁面涡和尾缘脱落涡因端壁附面层径向迁移及角区分离受到抑制而被明显削弱;而来流附面层抽吸方案则最为有效地控制了通道涡的演变过程。   相似文献   
110.
魏巍  任思源  达兴亚  季路成 《推进技术》2021,42(8):1815-1826
针对边界层吸入条件下的跨声速风扇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掠型叶片的设计方法,分析了三种前缘掠角分布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在边界层吸入情况下对比了复合掠型风扇和原型风扇的气动性能和流动特征,探讨了叶片通过低压畸变区过程中的流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来流时复合掠型风扇没有改变原型风扇堵塞流量,但稳定裕度提高了7.1%;边界层吸入20%进口高度时,复合掠型风扇峰值效率比均匀来流时降低了1.8%;比Rotor67风扇能够在更低的流量工况下承受同等的来流参数畸变流场。在叶片通过畸变区域过程中,退出畸变流场时更容易触发旋转失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