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提出一种求解时间相关、三维不可压完全Navier-Stokes方程的影响矩阵法。考虑流动区域为上半空间的平极边界层流动,在水平方向,利用周期性条件,采用Fourier离散,在半无穷方向,定义了一种特殊映像并利用Chebyshev多项式展开。由此将Navier-Stokes方程转化为以水平波数(k1,k2)为参数的一组法向Helmholtz方程组,同时可更有效地求解压力。本文讨论了连续问题的影响矩阵法与原问题的等价性。影响矩阵法的离散形式,以及影响矩阵法的算法实现等。最后给出了一维Helmholty问题的数值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2.
混压式进气道与弹体一体化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2,23(4):307-310
基于Favre平均的N-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Jameson格式和矩阵人工粘性,对X布局的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与弹体的一体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附面层抽吸及混压式进气 启动问题,得出了进气道内外流场的马赫数分布和速度分布,讨论了绕弹体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进气道的位置,附面层抽吸及攻角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和进气道外型形状对弹性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混压式进气道必须进行附面层抽吸,进气道的位置对进气道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进气道的外型型面对弹体的气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为了研究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加速边界层对激波-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的影响,用高阶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小磁雷诺数近似的MHD湍流方程。其中,无粘通量采用WENN格式离散、粘性通量采用Roe平均中心差分离散,时间采用半隐式推进,并采取追赶法求解。计算给出了湍流、电场、磁场和电导率等参数对边界层分离的影响,数值结果显示:在同样的逆压梯度下,湍流边界层分离能更快地趋于稳态流场,且分离区比层流小;通过施加洛仑兹力加速,边界层速度型面变得更加饱满、位移厚度减小、分离点和再附点向激波与固壁的交点靠近,分离区尺寸减小甚至最终被消除。  相似文献   
154.
李清华  曹志远  胡骏 《推进技术》2019,40(9):1991-2002
附面层吸/吹气是抑制流动分离、提高压气机叶片负荷的有效技术途径。针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激波诱导的角区分离,分别采用多种不同的端壁吸/吹气方案对其进行流动控制,旨在探索端壁吸/吹气对激波干涉下角区分离的控制机理,并对比分析端壁吸/吹气对超声速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激波/端壁附面层干涉下,该超声速压气机叶栅内存在大范围的激波诱导角区分离,角区分离使得该超声速叶栅存在强三维效应,二维叶栅中的单正激波变为"斜激波+正激波"结构,叶中吸力面尾缘开式分离变为闭式分离;端壁吸气可有效抑制该超声速叶栅的角区分离,吸气后近端壁区损失系数大幅降低,最优端壁吸气缝方案的起始点与亚声速压气机叶栅相同,但端壁吸气后叶中的双激波结构变为单正激波结构,叶中流动分离增大;端壁吹气也可有效抑制角区分离,其控制效果略优于端壁吸气,其原因是吹气缝处的静压高于吸气缝,对激波的增强作用弱于端壁吸气;与端壁吸气方案不同的是,最优端壁吹气缝方案的起始点位于叶片前缘。  相似文献   
155.
白瑜光  张玉光  原志超  高效伟 《推进技术》2013,34(12):1621-1627
为了准确高效地进行发动机冷却管道结构的热-力耦合数值分析,基于边界单元法提出一种冷却介质中结构对流换热过程的新型计算方法,计算过程中采用径向积分法将对流换热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域积分转换为等效的边界积分,从而显著降低计算难度。采用改进后的边界单元法和有限元方法分别进行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管道处的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并获得了该处的温度场、位移场和应力场,发现了不同物理量随管道轴向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基于两种不同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本文数值方法在显著降低计算模型复杂度的同时,取得了合理的计算结果。因此利用本文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进行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管道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  相似文献   
156.
为研究高亚声速下附面层抽吸参数对流动分离控制的效果和机理,以高负荷扩压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抽吸布局和抽吸流量对叶栅内部流动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附面层抽吸能够显著改善叶栅内部流动,降低因附面层分离和端区角区分离、相互掺混造成的流动损失;高亚声速下附面层抽吸的最佳位置在附面层充分发展区域而非分离起始...  相似文献   
157.
南楠  韦宝禧 《推进技术》2021,42(8):1883-1887
为研究蜂窝材料拓扑结构与其整体力学性能的关系,从非平面Vertex模型的势能形式出发,结合蜂窝薄壁管拉伸时的轴对称特征,通过变分法得到了管拉伸时母线满足的控制方程,证实了边界效应是蜂窝状薄壁管受拉时产生收缩的原因,并结合控制方程的若干特解,考察了非平面Vertex模型中材料参数对管弯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平面Vertex模型中表征夹角势强度的参数决定了材料的整体抗弯性,而距离管端最近的3层元胞是管拉伸时的主要收缩区。最后进一步探讨了蜂窝薄壁管曲率与收缩幅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揭示了构型曲率是蜂窝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8.
跨声速叶栅抽吸流、激波以及分离流相干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掩刚  任思源  牛楠  刘波 《推进技术》2011,32(5):664-669
以某高负荷、跨声速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探讨通过抽吸控制激波从而控制附面层发展的可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抽吸量的增加吸力面马赫数峰值提高,激波损失增加,同时使得吸力面马赫数峰值点位置后移,附面层分离减弱,分离的减弱所导致的总压恢复系数增加量要远大于激波强度增加所导致的总压恢复系数减小量;抽吸对叶栅性能改善存在一个最佳抽吸量1.2%;在保证叶栅静压压升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于未抽吸条件1.2%抽吸使得叶栅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0%,扩散因子降低18%,落后角减小5°;通道激波后实施附面层小流量抽吸不能有效改善附面层内部流动参数,当实现前缘入射斜激波投射点位于通道激波上游时,叶表附面层流动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9.
Plume aerodynamic effects of cushion engine in lunar lan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of China "Tanyue" Project, the explorer will softland on the moon. The cushion engines are used to decelerate the explorer and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lunar grou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plume effects on the explorer component. The self-developed PWS (Plume WorkStation) software based on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DSMC)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plume effects of two 150 N engines. Due to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explorer, PWS uses a decoupling method to treat the boundary mesh, which mainly interacts with simulation particles, and has no relation with the computational grids. After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plane surfaces and curved surfaces of each boundary block are given, the particle position within or without the boundary blocks can be easily determined. Finally the 3D plume field of two 150 N engines is simulated. The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plume field are clearly presented by three characteristic slices. The aerodynamic effects on the explorer bottom, the landfall legs and antenna are separately shown. The compression influence on the plume flow of four landfall legs can b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60.
流体动力激励法控制射流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藩  李锋  钟波  周辉华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309-311,334
在射流马赫数分别为0.206、0.361及0.831三种工况下,用环形卡门涡街激励射流。对3种不同几何参数的环形卡门涡街发生器,利用总压探针分别测定了激励前后射流速度的轴向分布和径向分布,得到了射流气动参数和涡街发生器几何参数对射流激励效果的影响。还利用单丝热线分别测定了激励前后射流边界层的紊流参数,结果表明,激励之后射流边界层的紊流脉动能量显著增加,这是射流激励后吸卷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