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262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81.
以2400 tex无捻玻璃纤维粗纱为原料,在SGA598型三维织机上制备出一种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预制体,使用硅烷偶联剂KH-570作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涂抹、浸泡的方法对预制体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以环氧树脂E51和固化剂聚醚胺WHR-H023以质量比3∶1的比例组成树脂体系,并将经过表面处理的预制体与树脂基体以质量比1∶1的比例通过手糊的方式复合成型,制得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分别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镜等仪器来测试与验证KH-570对预制体及复合材料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KH-570处理后,预制体表面粗糙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加,从而使得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更加紧密;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随着KH-570的增加而增强;复合材料主要破坏形式为纤维断裂,纤维在树脂中抽拔现象较少。  相似文献   
282.
冯雪  沈俊  田桂  晏飞 《火箭推进》2014,40(4):35-42
综述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在航天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列举了国外空间系统应用的几个典型实例,从金属内衬、纤维材料及树脂基体方面给出了比较重要的技术信息.论述了低温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研发与应用趋势,金属内衬和缠绕纤维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优异及低温环境下树脂基体的选择.探讨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未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将向着高效实时、精确定位、定量分析及由局部缺陷检测向整体缺陷检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83.
Joints between sintered silicon carbide (SSiC) were produced using a polysiloxane silicon resin YR3370 (GE Toshiba Silicones) as joining material. Samples were heat treated in a 99.99% nitrogen flux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 100 ℃ to 1 300 ℃. Three point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joint reached the maximum of 179 MPa as joined at 1 200℃. The joining layer is continuous, homogeneous and densified and has a thickness of 2 μm -5μm. The joining mechanism is that the amorphous silicon oxycarbide (SixOyCz) ceramic pyrolyzed from silicon resin YR3370 acts as an inorganic adhesive to SSiC substrate, which means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tinuous Si-C bond structure between SixOyCz structure and SSiC substrate. Life prediction of the ceramic joint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ritical time of the joint after the cyclic loading test.  相似文献   
284.
纳米颗粒增强环氧树脂抗原子氧剥蚀性能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航天器用树脂基材料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将不与原子氧反应的无机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并对所制成的纳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分析了试验前后试样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和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纳米颗粒后,环氧试样的质量损失和剥蚀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试验后的纳米复合材料表面仍然存在一些新的有机结构,它们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一起,共同阻止原子氧对底层材料的进一步剥蚀。  相似文献   
285.
以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为固化剂,利用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改性环氧树脂(EP)制备形状记忆聚合物。研究了形状记忆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形状记忆性能。研究表明,形状记忆环氧树脂的韧性得到明显的提高,Tg得到了相应的下降,形状记忆性能良好,形状固定率皆在97%以上,形状回复率约达100%。  相似文献   
286.
高超声速飞行器TPS破损修复涂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环氧树脂和呋喃树脂作为基体混合碳化硅粉末与晶须制备了耐高温修复涂料.以氧-乙炔烧蚀试验测试涂料的耐高温烧蚀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烧蚀后涂料表面的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表面能谱分析对涂料烧蚀后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碳化硅粉末与晶须的质量分数比为8/4的呋喃树脂/碳化硅体系涂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287.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化学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粘度实验的基础上 ,根据双阿累尼乌斯方程对用于 RTM工艺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树脂体系的流变模型。通过 DSC热分析实验研究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规律 ,验证了双阿累尼乌斯模型。研究表明 ,模型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模型可揭示树脂体系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粘度变化规律 ,定量预报 RTM工艺树脂的低粘度平台工艺窗口 ,为合理制定 RTM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工艺参数的全局优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8.
水性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性涂料用的丙烯酸树脂主要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酯与乙烯系单体如苯乙烯经共聚生成的树脂。本文对其合成影响因素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89.
合成了一种合磺酸基的热固性Resol—Novalak共聚酚醛树脂(C——PF/SPF)。TG—MS(热失重—质谱)的研究结果表明,C—PF/SPF在低于350℃时,主要发生与磺酸基相关的热分解井退出SO2等产物;在450℃—820℃范围,只观察到CO2(m/z=44)、C0(m/z=28)和H20(m/z=18)等产物及其碎片;在110℃—820℃的测试温度范围未检测到与主链断裂有关的酚类热解产物,显示出优越的热稳定性;这是由于部分磺酸基中的硫在热处理过程中与酚醛树脂的芳环发生交联,从而大大增加了C——PF/SPF的热稳定性。基于TG—MS结果的理论计算表明,C——PF/SPF经350℃热处理后的理论残碳率可达80%,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C/C复合材料用基体前驱体。  相似文献   
290.
无机纳米粒子/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改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方法,分析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概括了此类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