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303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2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2):641-658
Solving the shortest tool length quickly under a known tool trajectory in multi-axis machining of complex channel parts is an urgent problem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ovel and efficient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is featured by extracting only a few necessary curves from the check surface instead of sampling the entire surface. By rotating and compressing the 3D check surface relative to all tool postures, the boundaries of the area occupied by the 2D compressed surfaces are the essential elements for determining the shortest tool length. A tracking-based numerical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efficiently solve the silhouette curves which are formed in compressing. To define the multi-taper shaped tool holding system (THS)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production, a characterization model for THS profile is established. A model for solving the shortest tool length is finally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ritical interfer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S profile and all compressed boundary curves. For acceleration, the boundary splines are segmented according to their knot vectors. Then a new concept called the axis-aligned tool length box (AATB) is introduced, which can provide a conservative range of tool length for a spline segment. By scanning the AATBs of all spline segments, the very few effective spline segments that may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shortest tool length are filtered out. This acceleration method makes the solution for the shortest tool length more focused and efficien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examples are also reported to validat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302.
讨论在过程控制中出现测量系统误差时对监控效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3.
超声疲劳试样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薛红前  陶华  C.BATHIAS 《航空学报》2004,25(4):425-428
介绍了超声疲劳试样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谐振状态下不同形式、尺寸试样中沿其谐振长度方向的位移、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狗骨形试样中,中间等截面段尺寸对试样中应力的大小、分布影响很大。分析狗骨形试样应力放大系数表明,应力放大系数随着试样中间等截面段直径的减少会有显著增加,随着试样中间段长度的增加,应力放大系数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304.
曹人靖  陶德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4,9(4):422-424,447
通过对某原型轴流级静叶的分析, 并对轴流压气机设计中采用的端部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静叶改型设计以及端部处理方案, 并进行了通流计算和造型。对改型设计中的双排静叶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端部处理技术以及任意叶片造型, 提高了轴流级效率。   相似文献   
305.
前缘侵蚀对风扇转子叶片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磊  杨光  林文俊 《航空学报》2019,40(10):123007-123007
以某小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转子作为研究目标,数值模拟了航空发动机风扇转子叶片在航线运行过程中受到侵蚀效应后的气动特性衰变情况,为后续的精细化维修奠定理论基础。风扇转子叶片侵蚀后,叶片前缘将逐步蜕变为钝头叶型并且伴随有明显的表面粗糙度。为了简化研究,假设侵蚀后的转子叶片前缘粗糙度均匀分布,分别计算了前缘粗糙度为120 μm、250 μm两种前缘侵蚀程度下的风扇转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扇转子峰值效率相比于原型叶片依次下降了1.63%和2.39%。当前缘粗糙度为250 μm时,风扇转子叶片吸力面前缘近壁面极限流线有分离迹线产生,出口平均马赫数下降2.03%。  相似文献   
306.
蒸汽轮机成组叶片的气动弹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成组叶片振动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蒸汽轮机成组叶片的气动弹性模型, 应用该模型对某型成组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7.
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计算,讨论了H5飞机确定是否可以中断起飞的两个根据,即“中断起飞极限速度”和“剩余跑道长度”的确定,然后分析了在中断起飞时常采取的几项减速措施,经试飞验证表明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08.
王宝官  李玲 《推进技术》1995,16(2):36-39,35
分析了影响叶尖间隙的诸因素,提出了计算瞬变状态下叶尖间隙变化的方法,并以某发动机为例,计算出一级压气机在不同工况下的隙量,给出间隙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相似文献   
309.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脉冲爆震波与涡轮叶片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以化学恰当比氢气空气混合物为反应物,仅考虑爆震波对涡轮静止叶片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爆震波在通过涡轮叶片后,峰值压力发生衰减,并产生一向上游传播的激波,这有利于缓解爆震波对叶片的脉动冲击作用,但同时在涡轮叶片前缘会产生高压区,使叶片承受的应力很大.在爆震管出口压力变化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激波经过叶片前缘和爆震室前端壁不断反射形成的多对不断衰减的双波峰.   相似文献   
310.
涡轮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中的多学科可行解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涡轮叶片多学科设计优化过程中的解耦问题,将多学科可行解耦方法应用于涡轮叶片气动、传热及结构三学科的解耦。将气动、传热分析载荷下的叶片变形作为解耦循环结束与否的判断标准;解耦循环中的关键步骤——学科间的载荷传递及变形传递分别用单元内线性插值法及自由网格变形技术实现。某涡轮叶片初始设计点的解耦算例表明,解耦循环结束前收敛标准降幅达90.74%,气动、传热及结构得到了完全解耦。整个过程表明,多学科可行解耦方法虽然解耦效率有限,但在解决学科间耦合问题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