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73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获得均匀的喷管出口参数,设计了两种喷注形式的多喷嘴氢氧燃烧二元加热器和一个拉瓦尔喷管,利用CFD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流场计算,研究了同一工况下不同喷注器构型、速度比和喷嘴压降对喷管出口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注器构型对出口气流的均匀程度影响不大,它主要影响喷注器的温度;氢气与空氧混气的速度比越低,出口均匀性越好,空氧混气喷嘴的压降越低,出口均匀性越好;拉瓦尔喷管收缩比对出口均匀性有很大影响,设计时应尽量使两方向收缩比相近.   相似文献   
72.
针对飞机起落架组件的制造,研究了全自动弧焊机器人在飞机起落架组件上的焊接工艺,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采用板料对接试验摸索出较为合理的规范参数;其次按照摸索出的焊接规范参数进行零件模拟件的焊接;再次对接头进行了拉伸和冲击韧性试验,并对接头组织进行了金相分析,最后得出试验工艺过程满足起落架组件焊接工艺的要求,并生产出合格的起落架组件。  相似文献   
73.
碳/酚醛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电弧加热器湍流导管试验装置上对碳/酚醛复合材料的烧蚀试验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烧蚀材料的有效烧蚀焓与冷壁热流密度、壁面压力的关联式。在一定热流、压力范围内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有效烧蚀焓和质量烧蚀率。  相似文献   
74.
在分析老式飞机除冰车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研制开发即热式飞机除冰车的飞机除冰液快速加热系统实验台,并做了大量实验。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建立加热系统温度控制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仿真。试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新型飞机除冰液快速加热系统较老式系统准备时间短,工作更节能,并有良好的精度及抗扰动性能。  相似文献   
75.
现代飞机外形设计越来越注重局部细节的精细化设计,翼尖局部修形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针对翼尖截面形状,分析并总结出两种圆弧形截面的翼尖几何修形方法。  相似文献   
76.
电弧加热流场的热环境特性直接影响热防护系统的地面试验数据,为研究电弧加热流场热环境特性对于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采用红外线热图技术,在电弧加热流场中进行了边界层转捩对尖锥模型气动热的影响研究。试验模型分为8°钢制尖锥、5°非金属和金属尖锥,结合数值计算,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像仪判读表面温度的方法进行转捩的判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马赫数影响的雷诺数转捩判别准则可以用于电弧加热流场计算的转捩雷诺数。  相似文献   
77.
廖宏图 《推进技术》1999,20(4):75-80
研究了用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可压缩流场的可行性,并将其用到了电弧喷射推力器内部等离子体流场的数值求解中。应用情况表明,在结合了局域时间步长、隐式残值光滑加速收敛措施后,本格式能够成功地计算比较复杂的可压缩气体流场以及等离子体流场。有关计算结果揭示了气体流经电弧喷射推力器通道但无电流时形成的纯气动流场以及有电流通过时形成的等离子体流场的丰富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其过程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曾徽  陈智铭  闫宪翔  欧东斌  董永晖 《航空学报》2020,41(4):123521-123521
电弧加热器是研究飞行器气动热防护问题的重要地面试验平台,其采用电极放电加热获得高温气体的方式,会产生铜蒸汽粒子,并随同进入地面试验模拟的等离子体气流,产生电弧风洞地面试验铜污染组分效应。本研究利用发射光谱诊断技术,发展了一套电弧加热器高温流场组分在线诊断测量系统,开展对10 MW高焓叠片式电弧加热器铜电极烧蚀的在线测量,获得了铜原子浓度的实时测量结果。基于所选铜原子谱线,开展了对电弧加热器起弧过程和稳定工作过程的测量,同时分析了管式电极和环形电极下电极烧蚀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起弧瞬间,电极烧蚀较明显,管式电极的铜原子峰值浓度要明显高于环形电极;稳定工作后,环形电极铜原子烧蚀量迅速下降,并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10-6),管式电极仍然存在较高、不稳定的烧蚀,显示管式电极的烧蚀量要明显高于环形电极,且管式电极烧蚀量随着电弧加热器运行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基于该测量结果,建立了判定电极失效的直接判据,并用于保障电弧加热器运行安全。为研究电弧加热器电极烧蚀及地面试验铜污染组分效应提供了非接触式测量手段,目前,该测量系统已经作为电弧加热器的常规测试手段,提供电弧加热器高温气流的在线诊断。  相似文献   
79.
基于天基光学短弧观测的GEO卫星分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天基光学短弧观测数据集分选同步带目标的方法,引入测量属性和约束域概念。为利用短弧观测数据中的有效信息,以目标和平台的相对距离和距离变化率为坐标轴,建立约束域平面。利用GEO(地球同步轨道)目标运动特点,通过能量约束和假设轨道反演2种方法,从多个目标轨迹中分选出GEO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数据库不完备的条件下通过短弧观测分选出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80.
超临界煤油超声速燃烧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学军  俞刚 《推进技术》2006,27(1):79-82
针对各种温度、压力下,马赫数2.5流场中超临界煤油的超声速燃烧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制并测试了一个新型二级煤油加热系统,该系统能够把0.8kg的煤油在5.5MPa压力下加热至至950K而不产生严重的结碳。超声速燃烧试验表明,在相同的来流和燃料当量比条件下,超临界煤油的燃烧效率比室温煤油提高10%~15%,与氢气泡雾化的燃烧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