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149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87篇
航天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本文阐述了极性采样倒相编码数字脉冲压缩处理器的非参量恒虚警率(CFAR)特性。这种处理器实质上是简化的Dicke-fix,也是窄带信号的符号检测器。确定了高斯和非高斯噪声中的检测性能。说明了这种处理器相对于非相干匹配滤波器的信噪比损失随码长增加而减小;在高斯噪声中的渐近损失为1.96dB;在Weibull噪声中的损失随Weibull分布形状参数减小而减小,甚至可转为得益。  相似文献   
132.
本文介绍在NH-1三音速风洞中进行测力试验时使用的拐角六分量应变天平的研制情况。着重论述和讨论内式六分量天平和双转轴β机构的结构形式,内式天平各测量元件设计中应用的假设条件、计算公式和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并对静校和动校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简要介绍了气动中心低速所新近研制成功的8米×6米风洞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模型试验台的概况、主要分系统调试结果、BO-105直升机旋翼动力相似模型地面悬停试验及风洞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试验台及各分系统的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试验台振动水平低;工作可靠;风洞试验数据的重复性好;与西德宇航院飞行力学研究所在 DNW8米×6米风洞中的试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经地面试验及风洞试验的考核,试验台已具备交付验收和使用的条件。试验台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大型低速风洞开展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4.
对使用的结构材料采用激光辐照表面处理技术以提高其抗疲劳断裂的性能,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激光辐照工艺参数下,对提高30CrMnSiA钢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_(th)、延长其剩余寿命有明显的效果。可望该技术能作为延寿手段在工程构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介绍俯仰-滚转动导数天平装置,着重介绍其运动机构和测量机构。此裝置已经做过三期实验,重点介绍第三期实验用的改进型。装置的特点是 M_z 电桥电气中心、俯仰运动转心、模型气动参考中心和模型质心四心重合。俯仰振动是由步进电机驱动的,通过轴承支撑的模型又能在气动力驱动下自由滚转。俯仰频率和滚转速度被 LDC-825计数器和 B·K 公司转速计记录。模型的俯仰力矩 M_z和俯仰角θ值分别用应变电桥测量。信号被 Neff-720系统和 XR-7000磁带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模拟量记录显示。这是国内第一套成功地用于跨超声速风洞飞机模型实验,四心重合的俯仰-滚转实验装置。力矩 M_z 和俯仰角θ的输出信号是非常满意的,已经为某预研型号提供了(?)导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36.
JDZ-3型电涡流激振是研究外覆纤维合材料薄壁金属圆管振动特性的激振源,本文阐述了电涡流激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及其在研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试验,如涡流感应头结构型,恒磁路系统,激振器与试件之间的间隙,交流激磁强度和感应头激磁线圈的设计等。还介绍了激振器与功效的阻抗匹配,最后,用该设备对六种不同圆管进行激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7.
为了获得施旋翼/机身的气动力干扰概念,利用BO-105旋翼模型和Z-9机身模型在气动中心8米×6米风洞进行了悬停及前飞实验。结果表明,旋翼与机身之间的气动力干扰,主要是旋翼下洗尾流对机身气动力的影响。悬停时,下洗尾流使机身产生负升力、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等拉力系数配平前飞时,由于旋翼下洗尾流的向后偏斜,对机身法向力的干扰百分比比悬停时小,对机身偏航力矩和俯仰力矩仍有影响,并产生了侧向力干扰。机身的存在,悬停时使旋翼最大气动效率提高约1%;前一以时使旋翼总距操纵量平均减小约0.4°,前飞需用功率平均减小约1.3%。  相似文献   
138.
对超硬铝合金整体精车加工成型壳体进行了外压稳定性研究,包括环助加筋壳的总体稳定性和肋间短亮的局部稳定性。给出了6个短壳试件的试验结果和3个环助加筋壳试件的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超硬铝合金材料的高屈服极限和整体精车加工成型壳体的结构整体性高精度(包括几何形状和尺寸),短壳临界外压比过去试件(用低屈服极限材料LF3M和LF6M,报金件冲压成型-焊接组装工艺,下同)的试验结果平均提高了50%以上,环肋加筋壳总体失稳的临界外压比过去试件的试验结果平均提高了近30%。  相似文献   
139.
1992年7月,在保持桨尖马赫数不变(MT=0.64)的条件下,利用BO-105旋翼动力相似模型(1:2.45),在气动中心低速所8米×6米风洞进行了第二期悬停和前飞对比试验。本期试验结果与1990年的第一期试验结果以及国外的有关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悬停时,旋翼功率~拉力特性、旋翼口质因素、桨叶稳态挥舞力矩、桨毂力矩特性等皆与1990年试验结果和国外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等拉力系数配平前飞时,旋翼各操纵角~前进比曲线和前飞需用功率~前进比曲线与德国宇航院(DLR)的试验结果比较一致。但桨叶信号与1990年的结果尚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40.
岑飞  李清  刘志涛  蒋永  张磊 《航空学报》2020,41(8):123664-123664
飞行失控是造成民机灾难性航空事故的重要因素,飞行失控中飞机难以避免超出正常飞行包线范围,进入具有复杂非线性和非定常动态气动特性的极限飞行状态。本文开展典型民机布局飞机极限飞行状态的动导数、大振幅试验,对大迎角动态气动力的参数影响规律以及非线性、非定常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结果表明,在飞机失速到过失速区域,飞行姿态快速变化过程中动态气动力的非线性和非定常特征显著;在动导数试验和建模中,考虑运动角速率的影响,可以预示气动力非线性的迎角范围,并捕捉到关于飞机动稳定性演化的关键特征;利用Goman-Khrabrov状态空间模型结合大振幅试验,可以确定模型中表征非定常特征的关键时间常数,获得特定极限飞行状态运动中的非定常动态气动力特性。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开展民机极限飞行状态的动态气动力风洞试验设计与建模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能改进飞机飞行失控预防、极限状态改出、飞行模拟训练和飞行事故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