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9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25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64篇 |
航天技术 | 141篇 |
综合类 | 157篇 |
航天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可倾瓦径向滑动轴承绝热瞬态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可倾瓦径向轴承在载荷扰动下的绝热瞬态行为.对瞬态油膜压力和温度分布采用了时变的Reynolds方程和能量方程, 建立了轴颈及瓦块动力学方程.应用有限差分及Newton-Raphson法对方程联立求解, 模拟了阶跃载荷冲击工况下可倾瓦径向轴承热瞬态非线性响应过程.给出瞬态过程中油膜最高温度、最小膜厚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论认为瞬态过程中, 油膜温度和膜厚变化量较大, 油膜温度和膜厚响应有一定的超调量, 瞬态过程中有可能因油膜温升过高或膜厚太小而导致失效. 相似文献
112.
多控制面机翼阵风减缓主动控制与风洞试验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某大展弦比多控制面弹性机翼风洞模型,分别从频域和时域进行阵风响应分析和阵风响应减缓控制律设计.采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律,通过操纵位于0.6和0.8翼展处的内外侧控制面减小由正弦阵风引起的翼尖加速度(WTA).低频段的阵风减缓的数值分析与风洞试验结果均表明:多控制面的阵风减缓效果优于单控制面.当来流速度为14 m/s时,针对频率为2~5 Hz的阵风,采用多控制面得到的WTA减小10%~24%;当来流速度在8~16 m/s时,针对频率为2 Hz的正弦阵风,闭环状态下的翼尖加速度减小10%~40%;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真实模型存在工程允许的误差导致理论与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的工作对工程实际中采用阵风减缓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3.
为了研究大展弦比双机身布局无人机中翼身结构不同刚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与满应力优化相结合来探讨这一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机翼与机身之间不同刚度对结构响应存在影响.建议结构设计时注意这一现象并加以利用,从而得到轻量化的结构设计.针对算例进一步计算与分析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构优化方案,同样也能够满足该飞机的静、动气弹要求.结论:采用本文方法,不仅可以研究飞机部件之间不同刚度对飞机结构响应的影响,还可以进行全机的结构方案设计,并对此方案进行刚度、强度、颤振和控制面效率的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多个构件装配而成的复杂结构可靠性分析存在计算流程繁琐、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极值响应面 法、移动最小二乘法和分解协调的策略,提出分解协调移动极值响应面法(DCMERSM),对考虑流-热-固耦 合作用的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盘径向变形进行动态可靠性分析,通过对比直接模拟和分解协调极值响应面 法(DCERSM),对 DCMERSM 在 建 模 特 性 和 仿 真 性 能 方 面 的 有 效 性 和 适 用 性 进 行 验 证。 结 果 表 明: DCMERSM不仅适用于转子机械动态可靠性分析,同时还可以用于复杂机械多构件结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7.
通过一系列不同条件下的单个常开洞单跨厂房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分析了风向角、开洞位置、开洞形状以及开洞大小对内压平均值与脉动值的影响,并与基于稳态理论与非定常理论的内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单个常开洞厂房内压的空间分布是均匀的,几乎处处相等,仅在开洞附近测点的风压系数值稍有差别;内压的脉动特性主要来源于来流湍流作用、旋涡脱落与尾流干扰以及赫姆霍兹共振等三个方面的影响;内压的均值与均方根值受开洞条件以及风向角等因素影响较大;稳态理论计算得到的内压系数均值与试验所得非常接近,但是均方根值的预测偏保守。非定常理论推导得到的内压响应方程在风速方向正对开洞时可以给出良好的预测,但由于受旋涡脱落、尾流干扰等影响,斜风向时运用该方法预测内压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8.
太阳电池阵折展机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是保障太阳电池阵正常工作、避免产生共振现象的关键因素。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扇形太阳电池阵折展机构,并对其进行约束模态及谐响应分析:首先根据模态分析得到其前20阶的固有频率为2.93~41.22 Hz;进而设置谐响应分析加载频率的范围为1~65 Hz,对折展机构的3个危险节点进行谐响应分析,获得各节点的频率‒位移响应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扇形太阳电池阵折展机构在6.47~11.62 Hz频率范围出现整体弯曲变形,在36.49~41.22 Hz频率范围出现局部变形,3个危险节点的位移峰值分别为21.35、263.25、262.75 mm。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转子系统耦合故障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含有横向裂纹、转静碰摩的非线性转子动力学模型。首先研究了不同转速下裂纹、碰摩单一故障下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其次研究了两种故障耦合情况下系统的振动响应特征。采用波形图、FFT谱图、瞬时频率和Hilbert-Huang时频谱(HHS)相结合的方法对故障转子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多种时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转子的故障特征,裂纹转子在1/5、1/3临界转速时会发生较为明显的5X、3X谐波,且裂纹的产生会导致响应幅值增大,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碰摩。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分析带有变阻尼缓冲器的典型腿式着陆器软着陆性能,建立了着陆器的整机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仿真模型与蒙特卡罗法分析了着陆器在不确定着陆工况下的软着陆性能,验证了变阻尼缓冲器应用在着陆器中的可行性。基于动力学仿真模型和优化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抽取样本点,构造了描述变阻尼缓冲器缓冲特性参数、着陆工况参数与软着陆性能指标值之间映射关系的不完全三阶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为了得到性能最佳的变阻尼缓冲器,结合响应面模型、蒙特卡罗法与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变阻尼缓冲器的缓冲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优化后的变阻尼缓冲器使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