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航空   570篇
航天技术   171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理论分析表明,独立高斯噪声经过正交小波变换后保持方差和独立性不变。基于Mallat的小波多分辨分析,通过对小波系数进行平方律处理,建立了基于正交小波变换的恒虚警率检测器模型,推导了相应的虚警和检测概率公式,分析了噪声未知情况下小波系数序列长度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合适的长度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器能满足不同虚警概率和杂波背景的要求,具有较好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772.
对大涵道比分开排气喷管的缩比模型进行了吹风实验,模拟了双涵道喷流在加热条件下的远场噪声特性,分析了4种不同几何参数的锯齿构型对喷流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流噪声以大尺度涡产生的低频噪声为主导,主要贡献方向为下游150°附近;锯齿喷管可以有效抑制低频部分及下游方向的噪声,最高可降低峰值声压级(SPL)约6 dB;锯齿的切入程度可以显著的影响降噪量,4种锯齿构型中切入程度高的外涵锯齿构型降噪效果最优,总声压级(OASPL)最高可降低3 dB;内涵锯齿构型的降噪效果比外涵锯齿低,总声压级最高降噪量在1 dB以内;内外涵锯齿构型可以在外涵锯齿的基础上进一步抑制低频噪声,下游方向总声压级最高降噪量为17 dB。  相似文献   
773.
通过分析电路的最佳噪声匹配和最佳功率匹配,研究了根据给定的输入反射系数(S11)计算低噪声放大器(LNA)最佳源阻抗的方法。借助史密斯圆图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实现了LNA输入匹配网络设计时的最佳噪声和最佳功率之间的折衷匹配。基于Chart0.35-μmCMOS工艺完成了一种cascode结构LNA的核心电路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4.
提出并分析了一种利用负反馈的差分共模压控振荡器(CMVCO),它具有极低的相位噪声,与一般的低噪声振荡器(LCVCO)相比,其相位噪声可以低5~8dB。  相似文献   
775.
探索提高制导武器末制导系统抗噪声扰动鲁棒性的技术方法,研究了一种能将制导信号不确定噪声引起的滤波估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的鲁棒滤波算法,采用该算法对宽频被动雷达导引头测量输出信息滤波估计,可以弱化不确定随机噪声对制导系统的扰动,从而提高制导系统抗噪声扰动的鲁棒性.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6.
介绍了回转体流噪声实验的方法,并对实验测得的回转体流噪声声功率谱的谱特性进行了分析。测量结果表明:在高频段,回转体流噪声声功率谱按6dB/ 倍频程衰减;且其声功率谱与流速的7 次方成正比。基于本实验,验证了回转体流噪声相似律理论  相似文献   
777.
模糊度固定(ambiguity resolution, AR)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精密单点定位收敛并提高定位精度。但是模糊度固定率和计算效率会随模糊度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部分模糊度固定(partial ambiguity resolution, PAR)备受关注。PAR技术的关键在于模糊度子集选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度子集选取法,将高度角、信噪比以及模糊度方差联合作为模糊度子集选取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静态模式下,相比于全模糊度固定(full ambiguity resolution, FAR)和基于高度角的PAR方法,该方法的固定率分别提升9.65%和2.56%,首次固定时间分别缩短6.86%和3.43%,收敛时间分别缩短15.57%和5.13%,当三种方法固定率大致相同时,定位精度分别提升4.74%和5.39%;动态模式下,该方法的固定率分别提升22.75%和0.92%,首次固定时间分别缩短12.44%和0.44%,当三种方法固定率大致相同时,定位精度分别提升3.50%和4.89%。总体而言,无论是在静态还是动态模式下,该方法相比于FAR和基于高度角的PAR方法,性能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78.
某航天测控系统中Ka下行链路对频率综合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设计中,采用对参考频率、L频段本振、S频段频综和Ku频段频综分别设计的方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充分利用锁相环、DDS、窄带VCO和正交混频等技术的优势,最终实现了对频率的精确控制、精密步进和良好的相噪特性。  相似文献   
779.
模糊度解算是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关键,一直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究的热点。北斗系统提供三频信号,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实现高精度定位和模糊度解算。通过分析现有的无电离层三频模糊度解算方法(TCAR)和组合观测值的噪声特征,提出一种低噪声无电离层影响的宽巷与IF组合相结合的TCAR算法,选取低噪声长波长的宽巷组合观测值,在几何模型下用最小二乘法逐级解算模糊度,最终实现静态定位。为了验证组合噪声的影响和各种TCAR算法的性能,对北斗中基线的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并且比较提出方法与现有算法的模糊度解算情况及位置精度。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糊度解算的成功率,实现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780.
针对传统均匀线阵中四阶累积量计算复杂度大、对快拍数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去冗余的高分辨波达方向估计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构造选择矩阵对四阶累积量矩阵进行第1次降维处理,摒弃传统四阶累积量中大量冗余数据,然后对无冗余累积量矩阵进行矢量化并通过二次降维得到统计性能更优的向量观测模型,最后在相应的过完备基下建立观测模型的稀疏表示进行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同时将方法推广到L型阵列2维DOA估计,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与传统的四阶累积量方法相比,该方法大大地减小了计算量,对快拍数要求不高,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相关色噪声。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1维和2维DOA估计都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