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84篇 |
免费 | 600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642篇 |
航天技术 | 1148篇 |
综合类 | 581篇 |
航天 | 28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84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95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202篇 |
2014年 | 464篇 |
2013年 | 397篇 |
2012年 | 815篇 |
2011年 | 751篇 |
2010年 | 455篇 |
2009年 | 618篇 |
2008年 | 616篇 |
2007年 | 524篇 |
2006年 | 408篇 |
2005年 | 523篇 |
2004年 | 375篇 |
2003年 | 364篇 |
2002年 | 376篇 |
2001年 | 352篇 |
2000年 | 211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224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66篇 |
1995年 | 154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108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119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技术供给与需求两大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产业技术创新供需协同度可以表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中部六省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较快提升,但产业技术供需不协同的现象依然制约着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研究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复合系统协同模型从技术供给与需求视角对中部六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供需复合系统协同度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份协同度不高,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状态。最后根据以上结论从创新能力、资金、人才、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出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2.
93.
高性能电传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其性能的改善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回顾了多余度伺服系统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针对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对伺服系统在容错性、安全性、可靠性、空间体积、环境适应性、性能指标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在分析传统多余度伺服技术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新一代电冗余容错余度伺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最后对宇航功率电传伺服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4.
钛合金锻造模拟成形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会喜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55-58
高温变形过程导致金属微观组织发生一系列演变,并决定了产品的力学性能。根据预定的工艺参数,模拟产品的热成形过程并预报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是钛合金锻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
主要介绍了利用COM的C 的底层实现原理来开发图表绘制模块的方法.利用组件技术的软件开发,开发人员只需利用相同的开发规范,就可以实现可复用、易维护的软件模块.作者通过对一个图表绘制模块的开发,利用MFC类库,实现了一个可以易于维护和升级的自我控制绘制的图表. 相似文献
96.
97.
介绍了霍尔推力器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分析了霍尔推力器推力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改变其推力的主要方法。概述了微牛级、毫牛级和牛级等不同推力级适用的航天任务类型,按照3个级别对国内外霍尔推力器型号进行了分类,分别对3个推力级各系列型号的发展及趋势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各推力级霍尔推力器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针对其中的技术瓶颈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全面、系统地针对各推力级霍尔推力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毫牛级发展最为成熟的推力级,而随着航天任务类型逐渐丰富,微牛级和牛级霍尔推力器发展潜力愈发突出;研究结果提出了霍尔推进器应提升整体性能、扩展推力覆盖范围,强化多模式工作能力,发展空心阴极以及探究不同推进剂等建议。该研究结果对于霍尔电推进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俄罗斯蓝色潜用弹道导弹成功地从叶卡捷琳堡号潜艇上完成训练发射,以检测战略核力量的安全性。发射地点为堪察加地区的巴伦支海试验区,发射过程中潜艇上人员表现出良好的专业性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微小型无人机光电吊舱对光轴稳定与目标跟踪的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载体姿态测量的光学平台稳定技术.该技术利用吊舱基座上的速率陀螺测量机体三轴姿态运动,通过控制光学平台的俯仰和偏航两通道伺服系统实现对光轴的惯性空间稳定.该系统使用步进电机来当执行机构,根据步进电机的特性,可以推导得到控制量与转速的关系,由此省去了在一般捷联稳定技术中的微分测速环节,得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前馈控制的不变性原理.设计了解耦指令分配算法,将一个两轴耦合系统,转换为两个独立的单轴系统.在单轴控制中,分别设计了比例控制及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实现对光轴的稳定控制和跟踪.最后通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以及实际的摇摆台试验,证明了基于载体姿态测量的稳定技术能够实现微小型无人机光电吊舱的光轴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