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204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叉排扰流柱排列参数对旋转矩形通道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叉排扰流柱阵列的排列参数对旋转矩形通道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共采用了6个模型,扰流柱的排列参数Sn/d的取值为5.0,6.5和8.0,Sp/Sn为1.2,1.6和2.0,其中d为扰流柱的直径,Sn为扰流柱横向间距,Sp为2倍的纵向间距。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纵向排列参数Sp/Sn的取值介于1.2和1.6之间为好;扰流柱横向排列参数Sn/d=5,即最密时,最有利于换热,但应综合考虑其引起的流阻损失。   相似文献   
172.
张华伟  张诚佳  董茜 《上海航天》2007,24(3):26-29,33
为提高大干扰条件下传统摄动制导的精度,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基于需要速度的新型弹道导弹闭路制导方法。利用最优控制,根据能量消耗最少准则建立一种迭代解法,控制导弹最终状态在零控曲面上某一点关机,之后以惯性飞行即能命中目标。给出了零控曲面的求解模型,以及最优控制迭代解法的步骤、导航计算和关机条件。  相似文献   
173.
目前,声发射定位技术在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事件中的撞击源定位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在定位算法上,声发射信号传播机理的复杂性表现为输入量的随机性;多次撞击的复杂性则表现为声发射信号传播的弯曲路径。文章针对多孔铝板声发射定位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伽马分布对声发射信号传播的弯曲效应进行建模,采用相对时间差方法对声源进行定位,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所提供的模型与算法性能进行了数值演示。该方法可应用于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的撞击源定位与损伤评估。  相似文献   
174.
应用模态分析方法对转/静干涉噪声在敷设声衬的风扇静子后排气管道中的声传播,声衰减进行了数值模拟。前传声波在遇到声导纳间断面时,声波反射模态增加,前传模态相应减少,因此可利用多段声衬声导纳间断面上的模态反射来抑制管内噪声的传播。计算并分析了均匀流情况下声衬声阻和声抗对管内消声量的影响。在高频声源和大Mach数气流情况下,随声阻或声抗变化,噪声衰减量都存在局部峰值和波动,此时不再呈现低频情况下的单调特征。因此,选择适当的声衬阻抗可有效地抑制发动机噪声传播。  相似文献   
175.
180°矩形弯管流场的LDV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简称LDV)对180°矩形弯管内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时均速度、湍流强度等数据。除靠近内壁r^+=0.1位置,弯管纵截面上的切向速度沿轴向基本不变,但靠近弯管上下壁面的切向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弯管的主流区域,0°~60°之间的纵截面上,内侧切向速度增大,外侧切向速度减小;60°~180°之间的纵截面上,内侧切向速度减小,外侧切向速度增大。在整个弯管段内,内侧切向速度总是大于外侧的切向速度。由于受到边界层分离和二次流的影响,90°~180°纵截面上r^* =0.1位置的切向速度产生明显的变化。轴向速度值远小于切向速度值,并且沿轴向变化不大。轴向速度的正、负之分,说明了二次流的存在,并且二次流的旋转中心从外壁向内壁移动。切向和轴向湍流强度的数量级一样,基本在0.1V。左右。切向湍流度在150°~180°纵截面r^* =0.1位置的变化很大;但是轴向湍流强度分布比较平稳,其值沿轴向和径向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6.
以某型飞机空气配平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空气导管结构布置、工作条件、材料物性等基础上,基于梁单元应力计算软件CAEPIPE对导管系统应力和位移分布进行仿真,并据此进行补偿设计与优化.同时,对于支撑部件等应力集中区采用MD 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三维应力校核,获得关键部位的三维应力分布云图.该研究工作对于我国飞机空气导管系统的设计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7.
叶片弯掠对压气机静子叶片气动性能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NUMECA对某内外涵组合压气机进行数值模拟,为了减小内涵静子表面流动分离,提高其气动性能,在对其设计改型过程中,先后采用了直叶片、根部后掠和根部后掠尖部前掠三种叶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弯掠叶型能减弱根尖部低能流体的堆积,抑制端壁角区的气流分离,使根尖部流动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其整体性能.此外,还考察了稠度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稠度选择,可以改善叶栅的流场结构,降低叶栅二次流损失.   相似文献   
178.
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有旋特征线法设计了一种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两道入射激波交于中心体起始点,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通过给定激波径向总压恢复系数分布进行反设计,壁面通过给定轴向马赫数分布规律进行反设计.该基准流场分为“三波四区”且压缩效率较高.基于该基准流场设计了圆形进口内收缩进气道并进行了黏性修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收缩进气道设计点核心区的流场特征和激波形状与基准流场基本一致;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喉道截面增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7和0.729;来流马赫数为5.0~7.0时内部总阻力系数变化平缓,从0.23下降为0.22.   相似文献   
179.
U型方管中爆燃向爆震转变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用曲管爆震燃烧室为应用背景,对气相(乙烯/空气)燃烧波在U型方管实验器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实验器中弯曲段进口气流入射激波强度,基于弯曲段内压力、波速的测量及高速摄影实验得到了U型方管实验器中半圆型弯段内的爆燃向爆震转变(DDT)特性。结果表明,弯曲段中DDT特性受到入射激波速度的影响:当入射激波速度小于794m/s(43.6%VCJ,VCJ为理论Chapman-Jouguet爆震波速),在弯曲段内不能形成爆震;当入射激波速度介于870~908m/s(47.8%VCJ~50.0%VCJ)之间,弯曲段内首先会产生局部爆炸,并最终形成爆震;当入射激波速度大于934m/s(51.3%VCJ),爆燃波可以直接在弯曲段入口转化为爆震波。  相似文献   
180.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