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626篇
航天技术   340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7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尤政 《国际太空》2000,(10):28-30
1 航天清华 - 1发射成功□□ 2 0 0 0年 6月 2 8日 ,航天清华 - 1微型卫星顺利升空 ,进入预定的 70 0 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2 9日凌晨 ,当卫星首次飞越北京时 ,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成功实现了对航天清华 - 1的信号捕获 ,之后又顺利进行了软件上载等工作。目前 ,卫星运行状态良好 ,基本完成姿态调整 ,并获得了大量遥感图像 ,相关调试工作正陆续进行。航天清华 - 1是清华大学、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与英国萨瑞大学联合研制的微型卫星。其特点是重量轻 (5 0 kg)、体积小(0 .0 7m3)、研制周期短 (约 1年 )、成本低、功能密度高 ,体现了微型航天…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沿着与星下点轨迹成一定夹角的条带成像姿态机动问题,提出沿斜条带成像的3轴姿态机动规划方法。建立斜条带的几何模型,提出摄影点沿斜条带以恒定地速滑动的规划方法,建立带偏航补偿的成像姿态机动模型,并推导得出3轴姿态及姿态跟踪角速度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在北京三号A/B卫星上进行了应用验证,卫星成像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轨成像质量良好。沿斜条带机动中成像模式成为北京三号A/B卫星常规任务运行模式,可为遥感卫星开展新的业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民用航空发动机振动配平功能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洋 《航空发动机》2017,43(4):56-60
振动故障是航空发动机常见并且危害较大的故障,可能导致发动机运营事故或提前更换,增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进行转子平衡是降低发动机振动的重要措施。根据民用涡扇发动机的设计特点和振动配平相关原理,设计了利用EVMU进行发动机振动配平计算的功能,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根据EVMU计算出的方案配平发动机,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N1振动值,满足航线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94.
针对传统的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模式,本文以姿态控制软件作为研究对象,考虑使用神经网络框架的设计思想建立姿态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框架,重点讨论了姿态控制算子的设计方法,介绍了姿态控制软件和神经网络框架,讨论了框架在软件开发中的优势并分析了依托神经网络框架建立姿态控制软件框架的要素,阐释了基于本体论的姿态控制算子的建模过程,算子的具体设计以及如何将姿态控制算子嵌入到神经网络框架中。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算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特征模型的某型无人机智能PID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人机的飞行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飞行控制律。本文以无人机的姿态控制回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征该无人机姿态控制特性的特征状态信息。利用特征建模的方法,设计一种基于控制对象特征模型的无人机姿态回路仿人智能P 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和自适应能力,结构简单,针对性强,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96.
合成双射流逆向吹吸控制对翼型流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合成双射流(Dual?Synthetic?Jets,DSJ)技术对飞行器航向姿态的控制能力,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反向DSJ对小攻角、大攻角下翼型绕流流场的控制机理及气动控制特性,并通过飞行试验验证了其航向姿态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小攻角下,反向DSJ会使阻力增大,升力略有减小,俯仰力矩基本不变;大攻角下,反向DSJ会使升力、阻力及低头力矩增大.小攻角下施加控制后,激励器出口前由于射流的阻挡作用形成高压区,伴随着流向逆压梯度的增加,分别在两个出口后形成准定常低压回流区,致使前后压差阻力增大,但压力包络面积基本不变,故升力变化不大;大攻角下施加控制后,除了会在射流出口前、后分别形成高压区、低压区外,还会使背风面流动提前分离,扩大分离区域面积,同时也会减小分离区内的压力值,扩大压力包络,增大阻力的同时,也会提升升力.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反向DSJ具有对飞行器巡航时航向姿态的控制能力,可实现的最大偏航角速度为9.01°/s.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多源不确定强耦合下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问题,首次设计了一种多层逼近自适应神经网络动态面控制算法。区别于以往的加性耦合不确定研究,考虑无人机飞行控制中的乘性耦合多源不确定估计与补偿问题。首先,构建不确定四旋翼无人机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基于神经网络与傅里叶展开实现乘性耦合不确定的巧妙转换;其次,将自适应技术与反步法相结合,设计多层逼近自适应控制律;同时将动态面技术用于解决反步法中虚拟控制律求导问题。完整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了所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干扰效能评估作为多属性决策问题时,为解决传统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在进行雷达对抗效能评估时过于客观而不能充分体现评估者意志,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仅考虑指标间欧氏距离导致某些处于正负理想解中垂线上的点无法分辨的问题,提出一种G1-变异系数-KL改进TOPSIS雷达对抗干扰有效性评估算法。该算法利用G1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求得主观和客观权重,并引入差异系数的概念充分反映主客观程度,利用相对熵解决位于正负理想解中垂线上的点无法排序的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发现,提出的算法在评价干扰有效性时性能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999.
刘莹莹  周军  刘光辉  张佼龙  白博  李朋  黄河  刘睿 《宇航学报》2019,40(10):1115-1124
针对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立方星在低成本、短周期、快响应的立方星技术方面的突破,介绍了应用于大气层外偏振导航技术试验的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世界首次组网开展低热层大气参数测量的QB50计划“翱翔一号”立方星等,总结了“翱翔”系列立方星的标准化结构设计、姿态控制系统、电源系统、星载计算机、通信与测控、部署器等核心系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自主研制的飞轮、磁力矩器、偏振敏感器载荷。并基于在轨组装,编队飞行,一箭多星等技术对“翱翔”系列立方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对探索柔性、高精度、长寿命的立方星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李信栋  邹奎  苟兴宇 《宇航学报》2019,40(11):1304-1312
针对一类挠性多体卫星的复合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新型算法利用闭环系统Lyapunov函数的一阶导数估计值设计控制器,且控制器采用了递归学习控制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滑模控制技术的颤振问题。随后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闭环系统轨迹可以快速收敛到滑模面,并且系统状态误差可在滑模面上渐近收敛到零。此外,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抑制外部干扰,而且控制器只需要控制输入矩阵信息而不需受控系统和未知参数的其他先验信息,使得算法具有较强鲁棒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与现有文献中控制算法进行对比,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