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56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南分控中心在工作中认真贯彻两会精神,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5月1日,该中心钟自强班组和华东分控中心经过国航运力综合的调整,保证了航班运行的安全同时还避免了60吨  相似文献   
22.
在国人的印象中,清明节习俗就是上坟祭祖,其实不然。清明节是中国的春季大节,和夏季的端午节、秋季的中秋节和冬季的年节相比,清明节各种习俗一以贯之的应该是中国人的生命主题。对现实生命的呵护,对过去生命的纪念,对未来生命的祈盼,都包含在清明节的节日活动中。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均匀来流下几种典型节段模型涡激振动对自由衰减法获取颤振导数的影响,提出了克服这种影响的初步方法——机械导纳法。并且在研究涡脱落频率基础上,提出了颤振和涡激振动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24.
针对各类探测器高性能馈源喇叭的需求,对多模式超高斯馈源的理论进行研究,特别是对低旁瓣进行分析。采用波纹喇叭及多节喇叭技术对馈源进行设计,并用全波分析法进行仿真验证。讨论利用级联矩阵理论对多节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的基本流程。基于仿真结果,综合比较了基于这2种设计技术的馈源喇叭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多节结构相对传统的波纹喇叭具有结构简单、旁瓣电平无明显恶化的优势;其劣势在于由于引入多模结构,带宽仍有待提高。采用级联矩阵的优化方法可将结构与模式理论结合,是一种物理概念更加清晰的方法。该研究对于高性能超高斯喇叭的设计和加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孙宏  王大海 《飞行力学》2004,22(4):89-92
研究了航空公司在运力紧张状况下的航班编组计划问题.首先根据单枢纽航线结构的特点,将航班编组计划问题转化为在枢纽机场的航班节编组问题,然后通过构造描述航班节间衔接关系的传递图,并利用传递图与其对应无向偶图的关系,将需用飞机数最少的航班节编组计划问题转化为求对应无向偶图的最小权最大匹配,从而构造出一个解决运力紧张状况下航班编组计划的多项式算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H型截面细长杆件颤振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节段模型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腹板开孔率的H型细长结构的风致颤振失稳特性.试验中H型杆件的腹板与翼板宽的比值为2.4,试验研究均在均匀流中进行,来流风为横桥向时定义为0°风偏角.节段试验研究发现,腹板开孔的细长H型截面杆件在20°风偏角附近较低风速下即可发生扭转颤振失稳,发生扭转颤振失稳的风偏角区间受腹板开孔大小影响明显.腹板开孔率38%的模型在0°附近及10°<β<30°偏角区间存在扭转颤振失稳,开孔率27%的模型颤振失稳区间为10°<β<30°,而14%开孔率的模型颤振失稳区间仅为15°<β<25°.腹板无开孔的模型在0°≤β<10°偏角内较低风速下即可发生弯曲驰振,风偏角增大后,个别偏角下会发生扭弯颤振.腹板开孔为14%与27%的模型试验中没有观测到弯曲驰振现象,而开孔率为38%的模型在80°≤β≤90°偏角内可发生弯曲驰振,可见适度的腹板开孔可有效改善细长H型截面杆件的弯曲驰振稳定性.开孔率为27%的气弹模型试验验证了节段模型扭转颤振失稳及驰振稳定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基于振型节径谱的失谐叶盘结构动态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基于叶盘结构振型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给出振型节径谱的定义。对于一个简化的叶盘结构,利用节径谱的概念对失谐叶盘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在固有特性方面,基于节径谱改进了模态局部化因子的定义,得到了随机失谐叶盘的模态特性的统计特征;在响应特性方面,基于振型和激励节径谱的相似程度定义了模态激励因子,很好地解释了随机失谐程度的"阈值"效应和最优人为失谐的存在性。算例表明,节径谱是衡量的振型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标,在失谐叶盘结构动态特性分析和评价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29.
首先通过考虑节段模型上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推导了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作用在模型断面上的分布抖振力谱和由底支式天平测到的模型总抖振力谱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准平板断面为例,进行了格栅湍流场节段模型的测力和同步测压试验,获得了模型总抖振力谱以及模型抖振力跨向相关性函数。接着,采用等效导纳法以及抖振力自谱和抖振力脉动风速交叉谱综合残量最小二乘法分别识别了准平板节段模型等效气动导纳和六分量气动导纳,讨论了模型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对气动导纳识别结果的影响,并把识别得到的准平板断面气动导纳与平板断面气动导纳的理论结果---Sears 函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忽略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即假设节段模型分布抖振力沿跨向完全相关)而直接采用平均抖振力作为断面上分布抖振力的传统方法会导致气动导纳识别结果偏小,并且,其偏小程度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此外,相对于抖振升力和扭矩相关的气动导纳分量而言,由于抖振阻力的跨向相关性比抖振升力和扭矩的跨向相关性显得更弱,因此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对阻力相关气动导纳分量识别结果的影响更大;利用识别得到的六分量气动导纳反算的作用在模型上的分布抖振力谱与试验中实测结果非常接近,经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修正后的竖向脉动风速对应的升力和扭矩气动导纳分量的识别结果与Sears函数也比较接近,从而验证了用于六分量气动导纳识别的自谱-交叉谱综合最小二乘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塔式起重机塔身标准节进行了简化,分别在三种工况下进行了内力分析,通过对四种单元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得出beam189单元计算精度最高,beam4单元在相同的网格情况下精度略低但其计算时间较短。同时对原标准节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并将优化结果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以便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