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2篇 |
免费 | 1182篇 |
国内免费 | 36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423篇 |
航天技术 | 673篇 |
综合类 | 613篇 |
航天 | 96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0篇 |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195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145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37篇 |
2013年 | 205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214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41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分析了管内激波串振荡引起的壁面压力脉动特性.采用直联风洞实验方式结合动态压力测量技术获得了矩形管道内不同激波串位置下的壁面压力分布数据,对所得压力脉动幅值、功率谱密度曲线等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激波串流动非定常特点与引起压力脉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32.
为了解决高动态下对GPS信号快速捕获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部分匹配滤波(PMF)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相结合的粗捕方法,对其原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引起的扇贝损失和捕获性能不高的问题,对传统PMF+FFT方法进行加窗处理;考虑到高动态下基于扩展卡尔曼跟踪的方法对捕获后参数的精度要求很高,因此在粗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线性调频Z变换(CZT)算法的精捕方法,并在GPS信号理论模型和模拟高动态轨迹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动态GPS数字中频信号的生成,为进一步加快捕获速度,对于冷启动时提出了一种组合码相关的卫星快速盲搜方法;最后通过MATLAB进行系统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高动态GPS信号粗捕和精捕算法能在加速度为100 g的高动态环境下有约10 Hz的捕获精度。 相似文献
933.
直升机雷达散射截面计算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预估法,建立了一套基于“面元边缘”的直升机RCS计算方法,然后对某型直升机进行了RCS计算分析以及RCS测试.最后,对比分析直升机机身雷达散射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减缩直升机RCS的外形设计特征.结果表明:在设计要求许可的情况下,改变武器挂架长度比改变后掠角缩减RCS效果要明显;直升机头部鼻锥部位使用锥形结构,可以减小头向方位RCS;直升机主桨榖采用圆台形代替圆柱形,可以减缩头向和侧向方位的RCS. 相似文献
934.
在流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圆柱坐标系下轴对称管道壁面划分的二维有限体积网格,建立了一种计算管壁瞬变传热的有限体积模型,可处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两种边界情况,可处理具有包覆层或真空夹层结构的变物性管壁传热.温度场模型是流场建模思想的自然延伸,对二者的组合运用即为所发展的可仿真准一维可压缩流管内瞬变流动的有限体积模型,一方面,在流场仿真的体系内发展了传热计算的部分并最终扩展成为统一的流动/传热仿真体系,另一方面,结合阀芯节流模型,从此模型出发可推导出管路系统常见元件的流场和温度场模型.对某发动机试验台液氧贮箱增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表明,提出的模型体系具有很好的适用范围和良好的仿真精度. 相似文献
935.
936.
为分析进口流量对压气机引气系统无管式减涡器压力损失的影响及无管式减涡器减阻效果,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无管式减涡器开展研究,并与直喷嘴模型进行了对比.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无管式减涡器流阻特性\"S\"形曲线三分区模型,分析了无管式减涡器各截面间压力损失及其占比随无量纲质量流... 相似文献
937.
针对目前轨姿控发动机动态推力与推力矢量测试系统测量精度低、测试覆盖面不全及操作的复杂性,研制了一套基于压电测力平台的动态推力与推力矢量测试系统。此系统的研制攻克了测力平台结构参数优化技术、标准信号发生器设计技术、测试相间干扰处理技术等五项关键技术点.实现了连续脉冲力及多方向力的测量,系统操作可靠、便捷,各项测试指标满足总体要求,为动态推力及推力矢量测试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938.
939.
考虑飞机飞行剖面的多变性,针对智能液压泵变压力变流量的特点,提出一种多模性能可靠性分析方法.推导2类工作模式的传递函数模型,分析智能泵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构建多阶段任务可靠性模型.以系统工作效率为目标函数,性能可靠性指标为约束条件,对智能泵作优化设计.最后用优化所得参数求系统在各阶段的性能可靠度,并与机载液压系统常用的恒压泵作节能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节能的智能泵性能可靠性分析方法符合系统实际工况要求,相比传统恒压泵系统,智能泵系统的平均效率可提高15.8%. 相似文献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