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0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68篇 |
航天技术 | 58篇 |
综合类 | 56篇 |
航天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结合航空大部件的数字化对接装配需求,设计了一套用于对接面铣削制孔的移动机器人加工系统,并提出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研究了基于激光轮廓扫描仪的大量散乱点云数据的预处理算法,提出基于栅格法和迭代拟合法的对接面特征提取算法。针对移动机器人加工系统在大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问题,提出基于扫描线法和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对接基准孔坐标找正算法。通过产品的加工实验验证,对接面铣削和制孔精度满足系统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移动机器人铣削制孔系统的装配对接面加工方法能够精确地完成大部件数字化装配任务,对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2.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6,(3)
民航业的大发展为飞机部件维修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促进部件修理专业建设,本文以市场需求和就业质量两方面作为出发点,探讨了我院开设飞机部件修理专业的定位,详细阐述了新专业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03.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束流发生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子束加工质量,采用AC-DC-AC-DC-AC-DC的拓扑电路、新型功率变压器、高压脉冲检测技术、优化的束流反馈控制与灯丝加热电流闭环反馈控制技术等,分别优化了高压加速电源、偏压电源与灯丝加热电源。将所研制逆变电源与150 k V/30 k W电子枪、真空系统等组成了一套电子束流发生系统,测试了该电子束流发生系统输出的高压、最大束流以及灯丝加热电流、偏压变化对束流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逆变电源高压输出达到-150 k V,高压输出线性度较好,最大束流达到200 m A;高压、灯丝加热电流给定时,随着偏压降低,束流输出逐渐增大;高压、偏压给定时,随着灯丝加热电流增大,束流输出存在死区、线性增大区和恒流区。 相似文献
204.
发展了一种预测发动机部件特性的自适应模型方法,该方法以通用特性为基础,运用单纯型优化方法,以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和过程参数偏差函数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部件特性耦合因子为被优参数,预测出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压气机、燃烧室、高、低压涡轮等部件特性。运用该模型对某涡扇发动机性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和过程参数的计算偏差均在0.5%之内,对发动机各截面总温、总压计算偏差均在1%之内。预测出的部件特性已成功用于发动机故障诊断方程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5.
206.
为了探索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对叶片高速旋转作用下某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外环的非定常气膜冷却过程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涡轮叶片与涡轮外环壁面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转子与静子之间干涉作用的模拟;分析了叶片的旋转作用、吹风比、气膜射流方向、气膜轴向射流角度等因素对高压涡轮外环非定常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吹风比下应防止叶片前缘上游气膜孔冷却裕度不足现象的发生;逆向排布的气膜孔更适合在高吹风比下使用;当气膜入射角由45°减小为30°时,外环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时均值增大18.54%,显著提高了涡轮外环冷却的冷气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7.
针对航空关键动部件生产制造及验收试验中出现的提前失效问题,采用多种疲劳失效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了疲劳试验出现失效的原因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分析、金相分析、能谱分析及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分析等方面对产生的缺陷进行了系统研究。了解了其疲劳开裂的原因,并对缺陷性质及零件制造工艺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区是最容易出现开裂的位置,也是检测的关键部位,要进一步加强在制件及在役件的表面缺陷的检测,细化其检测实施方式及关键控制点,是保证动部件试验质量的关键。通过加强受力部位的无损检测,为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潜在的缺陷提供重要依据,从而降低关键动部件的试验失败的风险,提高产品试验质量及使用寿命,有助于其它机型更好地改进检测的设计要求及应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8.
航空发动机各部件在单独进行3维仿真时,其流道气动参数和部件性能参数与总体匹配设计值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偏差,为减小部件仿真与总体设计值之间的差异,将工程设计应用较为广泛的总体性能程序和各部件3维模型相结合,开展各部件3维模型在整机匹配约束条件下考虑部件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能联合仿真,探索了多部件联合仿真方法,建立整机3维仿真架构,通过整机3维仿真获得了航空发动机多部件内部及部件间界面流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主流道流场参数相比单部件3维仿真更加接近设计值,与设计值之间的偏差量不超过4%,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提出了整机匹配约束下航空发动机多部件3维性能仿真技术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9.
210.
以通用三轴离心机研究为基础,以确定航空部件试验器中试验主体姿态协调控制为目标,通过建立坐标系简化航空试验器中试验主体的姿态解算。根据Nx、Ny、Nz的取值,开展了试验主体合成过载与姿态角度分析,对俯仰轴及滚转轴角度范围进行修正,以简化控制系统算法解析。最后对试验主体姿态调整过程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对通用三轴离心机的俯仰轴及滚转轴的协调控制算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