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航空   798篇
航天技术   140篇
综合类   71篇
航天   3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补燃发动机涡轮泵的工作特点,本文就平衡活塞的结构、平衡能力和反应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平衡活塞能力的计算方法与涡轮泵装配时的调整方法.经过涡轮泵组件单项试验的验证和发动机不同试车工况的整机热试车考验,涡轮泵轴向力平衡系统的调整和计算与试验吻合,完全满足发动机要求.  相似文献   
992.
CFD验证和确认是气动计算可信度分析的基本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将产生大量数据资源。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是基准数据库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共享基准数据库设计方案,重点强调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数据标准和开放的系统架构,目的是提供建立用于CFD验证和确认的气动共享基准数据库的一种示范,解决现有气动数据库普遍存在的缺乏协调性、连贯性和必要的交流等诸多问题。此外,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气动计算可信度分析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93.
994.
为了满足全时段全地域高速数据速率需求以及应对各国对空间资源日益激烈的竞争,被列入新基建范畴的低轨(Low earth orbit, LEO)卫星互联网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基于“通导遥一体化设计”理念,本文提出一种以“星间组网+星上处理+跳波束”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技术架构。该架构对星间激光通信、高速星上路由处理、宽带跳波束等各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给出一种针对包含首颗发射卫星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地面试验验证方法。本文提出的卫星网络体系结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和在轨验证结果,对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有益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垂直着陆过程推进剂流动行为特性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回收技术是实现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采用垂直着陆的方式实现子级回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运载火箭在起飞和垂直着陆过程中,对贮箱内推进剂的管理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调研分析了运载火箭回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然后采用Flow 3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运载器垂直着陆过程中,贮箱内推进剂的流动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996.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主要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陆地生态和资源调查监测、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句芒号卫星控制分系统设计了高精度的姿态确定、高稳定的姿态控制算法和混合轨迹规划姿态机动算法.针对载荷对月定标的需求设计任意时刻经过任意惯性空间位置的惯性扫描模式,针对卫星自主任务规划的需求,设计一种基于地表模型图的星下点地表属性预报方法和高精度的火点视线指向地理经纬度计算方法,并为火点检测敏感器提供了太阳天顶角、卫星天顶角、相对方位角等云判辅助信息火点位置的实时动态预报,在轨实现了高可靠的敏感器火点指向计算和伪火点剔除.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相应指标实现情况,对姿态控制系统的方案和指标满足情况进行在轨验证.  相似文献   
997.
高分多模卫星(GFDM-1)兼具高分与敏捷特性,具备多种敏捷成像模式,同时具备自主任务管理功能。其飞行程序设计具有在轨工作模式多样、工作状态复杂且耦合性强等特点,首次采用天地一体的自主任务管理方式进行飞控实施。因此,在飞行程序设计中重点开展了事件时序设计和优化,合理设计并行时序并综合采用多种执行方式对事件流程进行优化,实现快速状态建立;针对卫星设计和敏捷特点分析,识别太阳翼展开及捕获跟踪、多模式高频度的载荷任务规划、中继数传模式等关键事件,对其开展地面仿真进行设计优化。高分多模卫星在轨应用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在轨运行良好,各飞行事件有序开展,飞行程序设计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98.
星载微波探测仪采用主被动一体化探测方法,以提高探测精度和空间分辨率,是土壤水探测卫星的主载荷,探测仪的探测头部主要由主动单机和被动单机等组成,其中主动单机中的发送/接收(T/R)组件数量多、功耗大、阵面布局长达7 m,被动单机中的接收机对温度波动敏感,同时探测头部构型复杂且各散热面外热流环境恶劣。针对探测头部热控难点及要求,开展了包括轨道外热流分析、散热面和传热路径的设计、热管网络布局,关键单机的精细化控温等工作,并结合热平衡试验结果对热设计方案进行了有效验证。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探测头部的温度水平、关键单机的温度梯度及每轨温度波动均满足要求,其中T/R组件温度梯度控制在≤12℃,被动接收机温度波动控制在±1℃/轨。该设计解决了大功耗T/R组件短时开机导致单机之间温差大、瞬时温升速率快,接收机温度波动大等技术难点,突破了高功率密度T/R组件全阵面热设计关键技术和被动接收机的高稳定度控温关键技术,实现了探测头部在轨全周期高精度、高稳定度热控,可为星载微波探测仪类载荷的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空间大型机械臂地面测试验证面临的覆盖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等难题,对空间大型机械臂测试验证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半物理仿真与物理验证相结合的测试验证系统,解决了单一测试验证不完全的问题。该方案根据不同测试验证目的和策略,设计了半物理仿真测试、桌面软连接测试、2维气浮台测试和3维悬挂台7自由度测试4个测试验证阶段,具有验证模式全、动态验证充分的特点。对空间站大型机械臂的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方案的有效性和验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清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舱内的菌斑,提出了一种菌斑清除装置方案。从样机原理结构、载荷强度仿真、工艺参数分析和优化方面进行了阐述。地面验证实验的初步结果表明:样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即风速20 m/s、紫外LED灯功率5 W、光照时间10 min时,菌斑的收集率和杀菌率可达到91%和99.5%,满足使用需求;快速染菌实验表明:样机对易腐蚀菌株芽枝状枝孢霉、黑曲霉、金灰青霉的菌斑清除率和杀菌率均在90%以上;实际应用中,对密闭舱室灯板上的菌斑清除率达到99%。该装置的应用有望提升我国载人航天器在轨防控微生物污染与腐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