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54篇 |
免费 | 1287篇 |
国内免费 | 82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271篇 |
航天技术 | 817篇 |
综合类 | 897篇 |
航天 | 17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4篇 |
2023年 | 236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274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173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23篇 |
2015年 | 222篇 |
2014年 | 289篇 |
2013年 | 275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403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408篇 |
2007年 | 388篇 |
2006年 | 316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312篇 |
2003年 | 291篇 |
2002年 | 258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23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83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40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29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王长福%乔小晶%任慧%张同来 《宇航材料工艺》2002,32(6):22-25
采用混合熔融盐法成功地合成了以PAN基高模量碳纤维作宿主,FeCl3作插层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采用XRD技术对其层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内部已经形成混阶的阶结构。通过SEM和TEM观察了其形貌和结构的变化,同时利用EDS测定了各元素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72.
描述了一种新型的可伸缩式居住舱-可充气式转移居住舱(TransHab)。该项目可用于星际间的转移居住舱,也可装配到空间站上。发射时,所有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提前装入舱内,整个舱体呈收缩状态装入航天飞机的货舱内,待入轨后,舱体像气球一样充气展开。展开后舱体的容积大,而质量却轻得多。本文着重讨论了这种可充气转移居住舱的基本结构形式,并与其他几种美国先前研制的可伸缩结构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该种类型结构形式的技术难点,发展前景,以及我国进行该种结构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3.
174.
本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圆锥低超声速有攻角绕流的对称和非对称定常解、扰动响应以及在更大攻角(α=30°)时出现的准周期解问题.研究指出:小攻角下对称流态是结构稳定的,当攻角增大并超过某一临界攻角时,对称流态变得结构不稳定,从而演变为结构稳定的非对称定常解.如攻角再进一步增大并超过另一临界值时,出现第二次结构不稳定,定态解又演变为准周期振荡解.这表明,以攻角作为参数,随攻角的增大,先出现定态解到另一定态解的分岔,进一步出现具有时间周期解的Hopf分岔.结构不稳定性是产生上述分岔的物理原因. 相似文献
175.
176.
提出了近壁湍流对称单个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采用紧致有限差分和Fourier谱展开相结合的数值方法研究它的演化问题,得到雷诺应力分布及高剪切层的形成过程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7.
复合材料薄壁梁扭转的高次翘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翘曲连续修正概念导出表示剖面翘曲位移的形函数序列,据此建立单闭室复合材料薄壁梁扭转分析的高次翘曲理论,并结合分层的具体情况,考察分层对复合材料薄壁梁扭转翘曲的影响。算例表明,该高次翘曲理论具有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78.
179.
考虑四种主要随机因素:载荷(作用应力)、缺陷尺寸、断裂韧性、流变应力等参数的不确定性,针对较为常见的焊接结构型式,如平板、球罐、圆柱形容器等结构上可能存在的不同缺陷类型,基于双判据失效准则,编制了较为通用的含缺陷焊接结构概率安全评定程序。对国产CF-62钢制容积为1531m3的球罐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概率安全评定,通过对评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指出了影响其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0.
压电结构的控制-结构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离散分布、同位配置压电片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压电耦合板,首先构造了四节点 Kirchhoff矩形板弯单元,从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主动阻尼振动控制模型。将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归结为一个 Lyapunov 方程的解。以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为适应度函数,以作动器和传感器的位置及控制增益为优化参数,利用基于共享函数机制小生境技术的遗传算法进行结构、控制设计。最后,对一悬臂压电耦合板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解决控制结构一体化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得到多个最优解或次优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