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111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文章首先从现代战争作战方式为立体空间、整体作战开始论述了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必要性;然后对适合于"近空间"飞行器的天线作了综述,指出了采用共形天线将带来的好处,并给出了能够应用于共形天线的单元型式,重点探讨了微带线作为共形天线单元的优点,再针对导航信息对抗提出了一种与飞艇共形的天线方案构想;最后给出了共形天线将是未来...  相似文献   
42.
《国际航空》2009,(5):5-5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同温层高空情报收集监视飞艇已有几年之久,现在终于从方案变为现实,一种缩比尺寸的“高高空长航时验证飞艇”(HALE—D)将在今年8月升空进行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43.
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大型对流层飞艇研发、应用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介绍了目前国外大型对流层飞艇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大型对流层飞艇的发展特点、关键技术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大型对流层飞艇将主要向长航时、大载重、多功能、一体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4.
45.
从世界各国常规飞艇动力推进装置的技术进步与演变历程出发,探讨了几种代表当今飞艇最高设计水平的动力推进技术,详细论述了各国飞艇发动机的选型以及汽油机、柴油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等各种类型的推进装置提供推进动力的具体实现方法,并对飞艇动力推进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常规布局形式的平流层飞艇为例,分析了飞艇发射、回收的一般步骤,并对上升、下降过程作了数值仿真分析,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了解双囊体飞艇布局方式对飞艇气动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常规单囊体飞艇和双囊体飞艇两类几何模型和气动模型,从攻角变化和囊体距离变化两方面对布局方式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囊体飞艇较单囊体飞艇有更大的升阻比;双囊体飞艇在囊体不再相交之前,迎角小于14°时,气动性能达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混合式飞艇的发...  相似文献   
48.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飞艇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飞艇组合导航系统。采用低精度光纤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构造惯性测量装置(IMU),研究其高精度导航解算算法;对标准的Sage-Husa自适应滤波方程进行简化变形,设计IMU/北斗组合导航自适应滤波算法,解决组合导航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统计特性不确定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长航时复杂恶劣环境下,基于自适应滤波的IMU/北斗飞艇组合导航系统仍具有较高的导航精度和优越的抗干扰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9.
为改善飞艇气动性能,提高推进系统的效率,增加飞艇承受有效负载的能力并延长其运行时间,将飞艇艇体气动阻力和艇体表面积两个主要因素引入到平流层飞艇外形优化设计中,建立了复合目标函数,在飞艇体积不变的前提下,采用EXTREM数值优化算法,对平流层飞艇外形基于B样条曲线参数化方法在体积和长度不变的限制条件下,进行了双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外形的气动阻力减小了7.12%,同时飞艇艇体表面积也减少了1.76%。文章的研究结果实现了减阻和减重的双重目标,证明了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可为平流层飞艇总体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0.
以美国高空哨兵50平流层飞艇作为背景样机,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布局形式对该型飞艇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与Y形尾翼相比,十字尾翼布局形式具有更大的阻力和升力;从俯仰静稳定性的角度而言,十字尾翼在大迎角下使得飞艇从纵向静不定变为纵向静定;但由于尾翼产生较大的附加阻力,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减阻措施。进一步采用微型涡流发生器对飞艇的后体及尾翼处的流动分离进行控制,研究其在不同迎角和侧滑角工况下的减阻效能,发现在α=8°、β=0°或β=-8°、α=0°工况下可以获得减阻效果,且MVG布置更密时,获得的减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