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26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5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继1976年唐山地震后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救援和重建中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但仍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地震风险的特点和回顾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说明地震风险虽会给保险业带来严重损失,但并非完全不可保,关键是合理厘定费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地震风险管理中可以将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地震保险的补充手段.以汶川地震为鉴,在我国地震风险管理中,应逐渐减少行政手段的比重,转而更多地发挥市场化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通过供应商准入的事前预防、供应商监督审核和绩效评价的事中管控、供应商风险识别和处置的事后问责模式,从提升供应商履约能力、识别供应商初始风险、淘汰高风险供应商三种方式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池,通过高质量的供应商资源供给降低整个供应链风险,助推航空制造领域的供应商风险管理模式升级。  相似文献   
24.
25.
介绍了NASA风险管理的进程,研究了"基于风险信息的决策(RIDM)+持续性风险管理(CRM)"的全局性质的风险管理模式,并进一步说明了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NASA风险管理模式,对我国航天型号研制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6.
正2月5日—23日,作为民航局飞行标准监察系统(FSOP系统)工作组成员,本人有幸随工作组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市的联邦航空学院(FAA ACADEMY),进行了为期两周半的美国航空运输监察系统(ATOS)培训。  相似文献   
27.
美国主要国防采办项目风险评估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美国国防采办系统中,对主要国防采办项目(MDAP)实施风险管理是一项具有优先性的工作。2006年,美国国防部针对国防采办工作发布了新版的《风险管理指南》,进一步规范国防采办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2009年,发布了《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WSARA),要求主要采办项目的关键技术必须经过技术成熟度和风险的检查与评估。近年来,为落实《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案》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OSD)先后提出了结构化的框架假设、标准化的评估工具等举措,框架假设强调在项目早期对策划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假设进行识别和跟踪,评估工具则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项目各阶段风险状况的评估。这些举措体现了美国注重从源头和全过程加强主要国防采办项目风险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对中航工业多年从事大型飞机结构试验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将大型飞机结构试验项目的主要风险识别分为四类:经费、技术、进度和过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在大型飞机结构试验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成本、时间、质量的相互约束关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在该项目实施阶段各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损失及排序,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国内民航业快速发展,航班数量不断攀升,航空器遭鸟击、雷击以及航空器轮胎扎伤等事件呈递增趋势。机场FOD严重威胁航空器地面运行安全,一个小小的螺丝、一片小小的金属片、一颗尖锐的石子都会引起轮胎损伤甚至爆胎,导致航空器安全事故。而国内现行的FOD防治措施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可操作性不是十分显著。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采取防治手段,降低航空器地面运行时遭遇机场FOD的风险,业已成为机场当局管理者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30.
近几年.江西空管分局把“风险管理”的理念应用到设备保障中,通过设备、人员风险评估等方法.及时发现设备保障运行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对相关设备或系统进行完善、对技术人才结构进行优化.对于提高空管保障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这也是落实持续安全理念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