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38篇 |
航天技术 | 50篇 |
综合类 | 74篇 |
航天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针对高速暂冲式风洞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用时长、耗气量大和试验模型有效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开展了高速暂冲式风洞连续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研究,解决了定 Ma 数连续变速压流场控制技术与连续变速压工况下的颤振试验数据处理技术等难题。具体技术措施是:在2.4m×2.4m 暂冲式跨声速风洞中设计了基于运动函数的定Ma 数线性变总压控制策略,使 Ma 数控制精度达到了0.005以内且速压无超调,实现了流场控制目标;采用 Pick-Hold 方法构建颤振边界的亚临界预测判据,并根据预测判据近似于正态分布的特点,基于数理统计的参数估计法来减小预测判据的散布度,从而提高颤振边界亚临界预测的准确性。风洞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技术达到了工程实用化水平,不仅能够取得与阶梯变速压颤振试验技术一致的结果,还能极大地节省耗气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52.
为研究5000m特大跨度悬索桥的三维空气动力稳定性能,首先实现了考虑竖向、侧向和扭转向三自由度自激力和静风荷载的三维全桥全模态颤振分析方法;其次根据风洞试验获得的气动参数对宽开槽和窄开槽两种方案进行了三维颤振性能分析,并与风洞试验和二维颤振分析结果进行了逐项对比,认为二维和三维颤振分析对于5000m悬索桥有可比性;然后实现了特大跨度悬索桥三维三重非线性静风性能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案进行研究发现5000m悬索桥的动力失稳先于静力失稳出现,静风稳定性能不控制设计.最终研究结论:从三维分析的角度看,中央开槽达到足够宽度的方案与窄开槽但设稳定板的方案都能给跨度达5000m的悬索桥提供足够高的颤振失稳临界风速,并能满足世界上绝大多数台风区的要求,5000m特大跨度悬索桥的设计由空气动力稳定性能控制. 相似文献
253.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并采用影响系数法,对三个基本正交模态的三维振荡跨音风扇叶片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刚体运动假设和模态叠加法,得到了可用于叶轮机械设计阶段颤振稳定性评估的稳定性参数图。结果表明,跨音风扇内部,激波对非定常气动力的分布具有主导作用;通过对稳定性参数图的分析表明,在一定情况下振型对颤振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将其作为颤振稳定性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跨音风扇和亚音低压涡轮的稳定性参数图对比分析表明,二者稳定性参数分布形式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54.
采用一种预旋喷气机匣处理提高离心压气机特定转速范围内的稳定裕度.通过引气加大离心叶轮进口基元级流量降低通道堵塞,并借助回流预旋喷气改变前缘攻角抑制叶背分离是该机匣处理扩稳的主要机理.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机匣处理做了几何参数设计研究,发现轴向搭接位置、搭接长度和开槽角度是影响机匣处理性能的3个主要参数.通过几何参数的合理选取,在尽量提高80%设计转速稳定裕度的同时兼顾100%设计转速的效率.压气机部件性能试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并观测到在低转速时,机匣处理可以同时提高稳定裕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55.
256.
257.
颤振实验需力求接近真实运行情况。结合拥有的高速风扇实验台,拟定了在高速旋转条件下再现失速颤振发作这一类风险度较高的实验的方案,并总结归纳了实验用BF-1系列转子、跨音风扇台与测试系统以及所得到的主要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58.
259.
桥梁和风是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系统,风对桥梁的作用效应可以分为阻尼效应和刚度效应。首先基于能量等效原理将Scanlan线性颤振自激力分为纯阻尼效应项H1*、A2*,纯刚度效应项A3*、H4*和既有刚度效应又有阻尼效应的双重效应项A1*、H2*、H3*、A4*。将颤振自激力进行积分运算分别求出其阻尼效应项的做功时程和刚度效应项的无功时程并从功能角度对经典耦合颤振驱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将耦合颤振微分方程转化为功能方程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激力瞬时做功的颤振导数识别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