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航空   1057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124篇
航天   1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91.
在模拟飞行马赫数Ma=6,高度25km条件的液体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自由射流试验中,对比研究了4种不同进气道,不同燃烧室入口条件下模型发动机的点火与燃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几何内收缩比3的侧压式进气道的出口压强低而无法实现模型发动机的点火;进气道增加部分前体压缩,模型发动机则能够维持稳定燃烧,得到正推力;采用较高收缩比5.35的三维进气道的出口流场畸变程度较高,降低了隔离段抗反压的能力,会对燃烧性能产生很大影响,燃烧效率、发动机推力显著下降,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不同长度的隔离段对比研究表明隔离段加长能够提高抗反压能力,有助于实现煤油分级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992.
方良伟 《推进技术》1988,9(4):14-20,50,76
本文介绍了文献[4]所提出的一种具有瞬变失速流态的二元亚音速扩压器性能预测方法,介绍了一个新的摩擦系数关系式和一个新的渗混率公式,可用于扩压器内具有较大失速区的计算.本方法同时也适用于无失速及完全失速流态的计算,因此大大扩充了文献[3]的应用范围.计算结果与本文作者所做的实验数据相比较后得出:对大展弦比的二元扩压器,C_p值计算误差在2θ≤20°时约为1%,当2θ>20°时,其C_p计算值误差将随2θ的增加而增大.而对小展弦比二元扩压器由于两底壁附面层的影响,C_p计算值约高于实验值4%.本文对文献[4]所提出的方法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993.
胡迪 《民航科技》2002,(1):58-60
本文对典型微下击暴流的物理模型进行了描述。分析表明,一个完整的微下击暴流物理模型包括下冲气流、气压鼻和水平涡度环等结构。当下冲气流的底部形成多处水平涡度环时,则会导致微下击暴流群的出现。  相似文献   
994.
带前输出轴直升机进气道侧滑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针对带有前输出轴直升机进气道结构特点,以实验的方法,在直升机飞行包线范围内,着重研究在侧滑角从0°到135°状态下的直升机进气道流场特性,测量分析了沿程静压分布、进气道出口截面流场畸变指数、总压恢复系数等进气道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进气道在各种侧滑状态下总压恢复系数较高,且与侧滑角的关系不大。但是进气道内气流分离的区域和出口截面流场畸变指数却与侧滑角的大小密切相关。其中在侧滑角为90°时,进气道出口截面流场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科技委拟于 2 0 0 1年 5月左右召开“2 0 0 1年弹用吸气式发动机技术交流会”。1 征文内容整体式冲压发动机研究、设计和试验技术 ;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技术 ;各种组合冲压发动机技术 ;弹用涡喷 (扇 )发动机研究、设计和试验技术 ;进气道设计和进气道 /发动机匹配技术 ;新型燃料与推进剂技术 ;弹用吸气式发动机控制与调节技术 ;制造技术 ;可靠性技术、故障诊断监测技术等。2 征文要求及注意事项( 1)论文论点明确 ,文字简练 ,数据真实准确。凡已在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过的论文不再征集。( 2 )报送的稿件文…  相似文献   
996.
997.
后掠压缩面进气道激波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后掠楔面及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进口流场数值模拟及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的研究,阐述了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的进口流场特性,指出了设计上应遵循的准则。计算表明:后掠楔面产生的激波在楔两端面的强弱是不同的,波后气流偏角也不一样。对于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进口面的流动可分成外上侧、内下侧及中间三个区域,其中外上侧区域受上压缩面的控制,内下侧区域受内压缩面的控制,中间为过渡带。外侧壁前缘后掠角及壁面内倾角由上压缩面的波后参数决定。而下侧壁前缘后掠角及壁面内倾角则由内压缩面的波后参数决定。  相似文献   
998.
在介绍全尺寸飞机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流场测试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发动机前安装飞机前机身后,在南面台架试车时测得的进口压力场数据,计算了进口压力场的畸变指数,分析了流场畸变图谱。  相似文献   
999.
用Jameson的有限体积法,对某型号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进气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的控制方程为三维非定常N-S方程。在对流项的计算上用二阶中心差分有限体积法,粘性项的计算则采用作者在[1]中发表的一种有限体积框架下的新的离散化技术,时间方向用多步Runge-Kutta方法进行推进,以增大CFL条件数。湍流模型则采用Baldwin-Lomax代数模型。求解过程中还采用了当地时间步长,隐式残量平均、人工粘性等加速收敛技巧。最后给出了各种飞行状态下进气逼出口截面的平均总压恢复与总压畸变,得出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谭慧俊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4,25(6):540-545
采用CFD方法对背负式无隔道进气道/机身一体化流场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机身上表面附面层的发展情况、进气道进口鼓包排除附面层气流的特性以及进气道内部的流动特征,并将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比较了两种不同网格的计算准确度。研究发现进口鼓包能够有效地隔除机身上表面的附面层气流,进口段横向压力梯度是导致附面层气流"溢出"进气道的主要驱动力,另外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对排除附面层气流的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